反對重啟核三 民團專家批「不負責任的賭局」
(中央社記者林敬殷台北4日電)重啟核三公投將於8月23日舉行投票,民間團體今天舉行記者會,表態反對重啟核三,並質疑核三廠有活動斷層通過,且核三廠發生過多次核安事故及輻射污染事件,更影響鄰近居民健康,呼籲社會大眾對公投投下不同意票,反對重啟核三。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今天邀請擁有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核子工程博士學位的屏東縣監督核能安全委員會委員賀立維、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謝婉華,及曾遭遇核電職災的李桂林在立法院舉行「從健康、安全反對核三重啟」記者會」。
賀立維說,核三重啟是核能技術與安全上不負責任的賭局,核三廠興建是以40年運轉壽命為設計架構,要求延長運轉或停役後的重啟,不是由公投可以決定,一座核電廠由開始的磨合期與壽命終結的磨損期,是風險最高的階段。
賀立維舉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水晶河核電廠(Crystal River)為例表示,這座核電廠與核三廠一樣,同屬壓水式反應爐,同一間公司興建,水晶河核電廠原訂2009年更換蒸汽產生器,在拆除與更換產生器造成結構體損壞,最後選擇放棄,整個維修費用超過30億美元,但卻永久停機,核三重啟有可能重蹈覆轍。
賀立維指出,核電廠重啟跟封存的武器啟封完全不同,對於重啟核三、核廢料問題所衍生的爭議,呼籲核安會主委陳明真及核安會應出面講幾句話,不要把核安問題丟給後代子孫去面對。
謝婉華指出,2011年福島核災事故後,小朋友的甲狀腺癌發生率明顯上升。除了癌症,核災後也出現了焦慮、憂鬱、PTSD、家庭破裂、社會隔離等問題。光是心理健康的影響,就讓許多災民幾年都走不出來,「這不是一場可以賭的風險。」核災的後果是漫長、代價高昂,甚至會跨世代的痛苦與究責。
李桂林表示,他從民國63年起,長年駐守在核一、二廠的高輻射區域,當年台電未提供足夠的教育訓練與輻射防護措施,自民國69年起,他歷經一連串輻射相關職業病,核三重啟不只是能源政策的選擇,更是對生命安全的考驗。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說,公投主文雖以「通過整體安全評估」核三重啟的前提,但安全評估無法完全確保安全。核三廠40年來狀況不斷,好不容易屆齡除役,不該再重啟威脅國人健康、安全。(編輯:黃國倫)1140804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