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快速調整「禁酒令」 凸顯經濟發展是北京最大痛腳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今年5月時,有鑑於各級官員屢屢出現在飲宴中,因過度飲酒而死亡的案例頻傳,因此透過中共黨內以及國務院機構,公布修訂後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明確禁止公務飲宴過於豪奢,或是出現飲酒或吸菸的情形,被外界視為「禁酒令」。
但在該命令下達之後,許多地方單位揣摩上意、反應過度,直接禁止官員私下外出聚餐,且有過猶不及的例證顯示,部分餐廳一旦發現有公務人員出現,就會向其單位舉報,風聲鶴唳,雖然杜絕了過度飲宴的歪風,但同時卻也嚴重打擊到酒類銷售以及餐飲業的經營,使經濟發展蒙受威脅,長期觀察中國政局的日經亞洲(Nikkei Asia)資深撰稿人中澤克二認為,近期針對「禁酒令」做出調整並且進行解釋,凸顯出經濟發展是北京當局痛腳,且似乎顯示中南海政治風向有所轉變。
在日經亞洲刊登的專文,中澤克二表示在2012年12月掌權後不久,習近平就制定了被稱為「八項規定」的中共黨員與幹部行為準則,旨在鼓勵勤儉、節約的美德,避免鋪張浪費習氣擴大,今年3月12日中共中央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的會議,則進一步決定展開落實前述準則的宣傳教育,並且持續至7月,其目的在鞏固以習近平為中心、由上而下的領導架構。
雖然「八項規定」並未明確禁止中共黨員與公務員飲酒,但在宣傳教育展開後,河南隨即在3月下旬時,發生5名官員在飲宴中喝了4瓶白酒,導致其中1人因為急性酒精中毒身亡,且包括4月、5月在中國各地都陸續傳出公務人員因為飲酒過量致死的事件,使外界浮現了中共黨員與國家幹部,將習近平所提倡的行為準則於無物的觀感,從而使其統治權威受到挑戰。
因此,北京當局透過中共黨組織與國務院系統,在5月中旬公布經過修訂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明確警告中共黨政幹部以及國家公務員,在公務飲宴中不得出現豪奢菜餚,並且禁止飲酒或吸菸,成為實際上的「禁酒令」。但地方單位卻因揣摩上意,而更加嚴格收緊管制,甚至禁止官員私下外出用餐,藉此完全杜絕飲酒的可能性,部分餐廳更被安裝了監視器,以利一旦發現公務人員進入該營業場所時,向當局進行舉發。
有鑑於此,各地陸續出現命令執行過當的情形,甚至有1名公務員,因為接受涉及其所監管業務的人士請客,吃了一碗廉價的湯麵而遭到懲處,導致中國境內風聲鶴唳,官員在擔心動輒受罰的心態之下避免外食,從而對酒類銷售,餐飲業的經營都造成嚴重影響。
報導指出,「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修訂完全依據習近平的意志,並未充分考量可能造成的負面衝擊,因此隨著民怨高張,北京當局只能迅速作出調整,並且透過人民日報、新華社在內等官媒進行宣傳。其中,新華社在6月19日刊登的評論,指出「整治違規吃喝,不是一陣風不能一刀切」,強調該行為準則的核心是懲治「違規」,「而不是吃喝本身」。
新華社的評論也指出,祭出「禁酒令」之目的,始終是「規範公務行為、嚴明紀律紅線」,而不是「一刀切阻絕正常人際交往」。
但中澤克二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習近平治下的北京當局不顧外界批評,長期實施「清零封控」手段,即便對於中國社會、經濟都造成的巨大衝擊,官媒也一聲不吭,直到2022年底才結束清零政策,但是嚴重的傷害早已造成,即便北京當局陸續祭出促進市場活絡的手段,也難以重振經濟運作。
因此,中澤克二認為,此次北京當局面臨各界高度不滿,在短期內就進行政策調整,凸顯出經濟發展的確是北京痛腳,且即便是習近平所推動的禁令,也不再像疫情期間一般不可動搖,也似乎讓外界感受到中南海政治運作模式,正在出現細微改變的風向。
顯示全部
留言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