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成功,得先學會失敗!」籃球巨星麥可.喬丹的致勝哲學
即使再高明的主意,如果沒有想清楚它如何與現實世界互動,也會以失敗告終。這發生在各行各業的人身上:他們很晚才發現,團隊或組織(或家庭!)的其他成員對他們的好主意並不買單,或者忽略了一些實際層面的考量,結果引發了新的問題。
在我這一行常會聽到,有研究人員創辦公司,希望讓他人也能使用他們的發明,卻不了解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的市場非常小;或者不懂一種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必須融入既有的配銷系統;或是不知道命名的方式要採用業界通用的,而不是我們在實驗室使用的科學術語。
此外,「我的點子將徹底改革這個過程」的想法太過狹隘,也沒有考慮到這個點子是否與既有的做法相容。多年前,我的一項幹細胞靶向計畫未能爭取到資金,也是因為犯了類似的錯誤。這項計畫太過複雜,潛在投資人一眼就看出來,我卻沒有。但是這個教訓改變了我們實驗室後來的運作流程。
當因為這些事感到受傷,往往是因為我們對它們懷有很深的情感。 但是等情緒冷卻下來,就有可能浮現寶貴的見解,而且在下一次嘗試時,就能更精準聚焦。如果能泰然面對初次嘗試的受挫,從中汲取教訓,接著繼續做下一件事,成功機率就會大幅提升。
4 個方法面對失敗
在這個「吃一塹、長一智」的過程中,有四點請謹記在心:
● 失敗加上前進是致勝策略
前提是你有一套不斷進化的方式,讓自己覺察和吸收過程中獲得的見解。如果缺乏更明智地繼續邁進的流程,無聊的停滯可能會壓垮你,尤其卡在原地太久時。這個過程也需要個人化,才能適用於你。
● 向別人學習固然重要,但光靠模仿還不夠,還得找出什麼方法最適合你
觀察他人的做事手法,甚至親自嘗試,非常重要。同時要認清你有自己的天性,某些事合你的胃口,其他則否,而且這些契合是可能改變和逐步進化的。
● 當事情運作順利,執行周詳的計畫和步驟會很棒,但如果進展不順,切換到創意模式可能會令人振奮
關鍵在於,找出能讓自己體驗到些許進展的見解。無論進展多微小,都能為你注入新的能量。
● 專注於有建設性的失敗
失敗後,從中學習並得到重要見解,接著展開有目標的迭代過程。正如麥可.喬丹曾說過:「要學會成功,得先學會失敗。」
NBA 球星也要學會「面對失敗」
我們欽佩的許多人走的也是這條路──學到慘痛教訓,用它們指引自己向前行。
在實驗室裡,這正是激勵我們找出法子繞過障礙或挫折的動力。我們會從創意模式迅速移動到執行,萬一事情進行得不順利,就會切回永遠都有趣的創意模式。這麼做可以補充能量,讓我們再次迎戰問題,而且這一次通常會比剛開始時更有幹勁,成功的機率也更大。
那些眾人公認的贏家,往往對「失敗」這件事提供了最有說服力的觀點。
比如 NBA 球星「字母哥」揚尼斯.亞德托昆波,在自己所屬的密爾瓦基公鹿隊於二○二三年 NBA 季後賽輸給邁阿密熱火隊後,他就提出這樣的見解。他在賽後記者會說:「這不是失敗,成功是有步驟的。麥可.喬丹縱橫籃壇十五年,贏得六屆總冠軍,難道其他九年是失敗嗎?你是想告訴我這個?你也明白不是這樣,那幹麼問我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本身就錯了。運動比賽中沒有失敗。日子有好有壞,有時你可以成功,有時就是沒有。」
(本文摘自《完全沉浸 LIT 》,先覺)
延伸閱讀
曾試射 3 次火箭失敗、燒光上億元!團隊面臨重大打擊時,馬斯克如何逆轉?
明星員工太耀眼,反而是拖累?球隊教會我超強團隊的「人才組合」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