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千萬卻是月光族,6成高收入者竟背卡債!專家驚爆:平均要賺「這數字」,才敢說自己有錢
根據 2023 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約有 14% 的美國家庭年收入達到 20 萬美元或更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對其中一些高收入消費者來說,高薪並未轉化為豐厚的銀行存款。CNBC報導,專家將這群人戲稱為「HENRYs」(High Earners, Not Rich Yet,高收入但還不富有),他們正陷入不斷上升的生活成本、債務和「生活方式通膨」(lifestyle creep)的困境中。
高薪下的財富焦慮:近2/3百萬年薪者背卡債
BHG Financial 最新調查顯示,年薪超過 30 萬美元(約新台幣972萬元)的人群中,近三分之二(高達 62%)正苦於信用卡債務。其他報告也發現,許多六位數收入者仍然過著「月光族」的生活。
臨床心理學家莎賓娜·羅曼諾夫(Sabrina Romanoff)指出:「賺錢本身並不會讓你覺得富有;花錢才會。如果大多數人花掉 99% 的薪水,他們會覺得自己相當富有。這就是弔詭之處。當我們處於積累財富的模式時,很難感受到富有。」
感覺富有門檻不斷提高:平均年收入需達52萬美元
Bankrate 2024 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人平均需要達到每年 52 萬美元(約新台幣 1,533萬元)的收入才能「感覺富有」。更有趣的是,人們賺的錢越多,他們認為自己需要賺的錢就越多才能感到舒適。年收入低於 5 萬美元(約新台幣147 萬元)的人表示,他們平均需要 15.7 萬美元(約新台幣463萬元)的年收入才能過上舒適的生活;而年收入至少 10 萬美元(約新台幣 295 萬元)的人則認為需要 24.6 萬美元(約新台幣725 萬元)。
個案現形:年收從1.5萬翻20倍到30萬,依然「不覺得有錢」?
CNBC報導,39 歲的瑪麗·因孔特雷拉(Marie Incontrera)是「HENRYs」現象的一個縮影。她曾是一名專業作曲家、樂隊領隊和鋼琴家。2016 年創立虛擬助理業務,並在疫情期間將業務擴展為數位行銷諮詢機構。
這次事業轉型讓她的收入倍增。因孔特雷拉預計 2025 年其公司的營收將達到約 140 萬美元,而她個人預計今年將從中提取 30 萬至 40 萬美元的收入。
她表示:「我 20 多歲時,音樂事業相當成功,但我那時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出,年收入只有 1.5 萬美元。」儘管如今她的年收入從 1.5 萬美元飆升到 30 萬美元(約等於新台幣884萬元),因孔特雷拉卻依然不覺得自己富有。
「我當時會認為,如果銀行裡有我現在這麼多錢,我就會很富有,對吧?我會覺得『哦,她成功了』… 但我並沒有那種感覺。我現在對金錢的焦慮感,甚至比我 20 多歲時還要嚴重。」她說:「我感覺自己很幸運,很有特權,但我不覺得富有。我知道我的事業像是在倉鼠輪上。我其實很喜歡這個倉鼠輪,我喜歡我的工作,但我意識到我不能停下來。」
專家解析:支出與價值觀平衡,才能真正感受富有
CNBC指出,亞特蘭大財富管理公司 Collective Wealth Partners 執行長兼 CNBC 財經顧問委員會成員卡蜜拉·艾略特(Kamila Elliott)說:「對某些人來說,即使賺了很多錢,他們也可能覺得可支配收入不多,這很常見。」
艾略特強調,她與客戶溝通的重點之一是:「預算應該是你價值觀的體現。」她指出:「你必須選擇一兩件你打算把可支配支出集中在上面的事情,然後把多餘的錢轉移到儲蓄,這樣你才能開始感到富有。」這說明,關鍵不在於賺多少錢,而在於如何有效管理支出並將其與個人價值觀連結,才能真正實現財富的感受。
資料來源:CNBC(推薦閱讀)別再傻傻買股票了!專家揭露有錢人的賺錢秘密:靠「它」越變越富,小資族也應該學
責任編輯/李伊晴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