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只要做1動作,就能測出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2張圖教你自我檢測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7月25日03:59 • 發布於 07月25日03:59 • 出處/康健雜誌 文/林慧淳 圖/photoAC
只要做1動作,就能測出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2張圖教你自我檢測

血糖、血壓都正常,就代表你很健康嗎?最新研究發現,有一個動作如果你做不到,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增,可能無法自主行動,甚至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

你有多久沒有「從地板上坐下,再自己站起來」了呢?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正迅速成為醫學界觀察健康風險、甚至預測壽命的重要指標。

坐下站起,竟可預測死亡風險

1項刊登於《歐洲預防心臟病學期刊》的長期研究指出,巴西的運動醫學研究團隊追蹤超過4,200名46~75歲的中老年人長達12年,發現「坐下—起立測試(Sit-to-Rise Test, SRT)」的分數愈低,罹患心血管疾病與死亡風險便會隨之增加。

這項測試不需要抽血、X光或先進儀器,只需在家裡鋪一張瑜伽墊,赤腳踩地、穿著輕鬆衣物,坐到地板上、再站起,整個過程依靠身體本身完成。過程中,每使用1次手、膝蓋、或前臂等支撐動作,就扣1分;如果身體晃動、失去平衡但未支撐,則扣0.5分,總分為10分。其中5分是評估坐下,另外5分則是評估站起來。

結果發現,在研究追蹤期間,參與者有665人自然死亡(排除死於新冠肺炎者),約佔總參與人數的15.5%,其中,拿到滿分10分的人,死亡率為3.7%,而0~4分者,則有42.1%的人死亡,風險為3.8倍,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達6倍。

坐不下去,又站不起來?小心是全身機能鬆動警訊

「坐不下去,站不起來,並不是動作笨拙,而是身體系統出現退化,」宏康復健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相宏指出,坐下起立測試不只是考肌力,更是全身狀態的縮影,包括下肢肌力、核心穩定、柔軟度、平衡能力與體脂比率。

他提醒,許多人常因久坐、少動,導致肌肉量流失、脂肪堆積,形成「外表正常、內在病態」的假象,外觀看似健康,其實肌肉已經逐漸退化,因此,包括跌倒、自理能力喪失,甚至心血管疾病等風險都會同步升高。

非有氧體能指標,成預測壽命新標準

坐下起立測試的強大之處,在於它涵蓋了「非有氧」的體能指標。匹茲堡大學心臟科醫師福爾曼(Daniel Forman)指出,肌力、柔軟度、平衡感等非有氧項目,對預測健康與壽命的重要性,逐漸被醫學界認可。

光靠游泳或慢跑不夠,每週至少2次肌力訓練,才是延緩退化的關鍵,」福爾曼表示,對於許多高齡者來說,「能從地上站起」比跑完5公里還實用。

練回肌力,健康也能逆轉

幸運的是,SRT分數不只是診斷工具,也是訓練方向,就算現在只有4分,也不用絕望,「因為坐下、站起的能力是可以訓練回來的,」陳相宏說。

陳相宏認為,中年以上族群可定期自我測試SRT,了解自身肌肉和柔軟度是否下降,如果得分<8,建議日常生活中加入4大類訓練,有助於提升SRT表現,也可改善整體身體機能:

1. 大腿、核心肌群訓練:深蹲、橋式、單腳站立。

2. 平衡訓練:單腳站、半圓平衡球。

3. 柔軟度訓練:瑜伽伸展、踝/膝關節活動度伸展。

4. 醫療或健身諮詢:SRT成績不理想的人可請物理治療師或健身教練評估功能缺陷,制定專屬改善計劃。

不過,他也提醒,以下3類人在做SRT時要注意,最好有人陪伴,以策安全:

1. 有嚴重的關節疼痛者:髖、膝、踝關節有嚴重疼痛、僵硬狀況。

2. 心血管疾病者:血壓控制不好的人,坐下、起立會頭暈,恐會跌倒。

3. 平衡感協調能力差的人

(本文諮詢專家:宏康復健科診所院長、復健科醫師陳相宏)

延伸閱讀:

「三伏貼」是什麼?三伏貼效果、禁忌和2025三伏天日期解析

體檢看到「脂肪肝」別再當沒事!現在做3件事,有助逆轉肝健康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