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合會助力友邦提升公衛醫療 實現國際共榮健康平權目標
記者吳典叡/專題報導
公衛醫療領域是我國國際援助的重點發展項目,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長年呼應國際發展趨勢,並運用我國公衛醫療發展經驗,結合國內醫療院所力量,協助我夥伴國發展更好的醫療照護環境與健康水準。而國合會積極助力友邦提升公衛醫療,獲得友邦高度讚賞,不僅展現我國醫療援助軟實力,更實現國際共榮與健康平權的目標。
國合會以協助友好或開發中國家經濟、社會、人力資源發展、增進雙方經濟關係、提供遭受天然災害國家或國際難民人道協助為己任;為此,各項援助發展透過技術合作、人道援助及國際教育訓練等方式執行,透過結合資金挹注與技術合作,達到發展的綜效。協助友好或開發中國家進行不同領域的發展計畫,包括農業、公衛醫療、教育、資通訊、環境及中小企業等。
國合會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合作,推動「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強化計畫」,近期圓滿完成首次實地視察與合作交流任務,獲得該國總理暨衛生部部長德魯高度讚賞,雙方並達成深化後續合作共識,為我國醫療外交再添佳績。其中,北榮於去年7月駐克國大使林昭宏與德魯正式簽署3年合作計畫,涵蓋政策協助、臨床培訓與在地人才培育等合作。今年7月13日至19日,由北榮主治醫師鄭智銘與鄭佳洵團隊,赴友邦訪查,包括拜會衛生部、參訪醫療與社區機構、指導臨床訓練班等,代表團提出推動遠距精神會診等具體政策建議,獲得友邦高度重視。
為協助我非洲友邦史瓦帝尼強化糖尿病眼部病變防治能力,外交部長林佳龍今年4月訪史國期間,特別贈送6套由我國晉弘科技研發的一站式眼底鏡檢查設備「糖尿病視網膜病變AI輔助診斷裝置」給史國衛生部。為協助史國醫事人員熟悉操作,國合會駐史國技術團於7月9日至10日舉辦「AI輔助診斷眼底鏡操作訓練工作坊」,培訓16名醫事人員成為種子師資,這套裝置結合AI邊緣運算技術,臨床人員操作簡便、判讀快速,可有效彌補史國眼科醫師不足的現況。
2位來自聖文森與聖露西亞的學員來臺參加「協助邦交國培育醫學人才計畫」,歷經兩個月精實的努力,順利完成訓練。其中,來自聖文森的護理師Roxane Antoinette Keizer 在馬偕紀念醫院精進了感染控制等相關技能,也準備以嬰幼兒感冒與咳嗽的胸部叩擊法簡報作為返國教學輔助工具;來自聖露西亞的醫師Tishera Tigana Flood在高雄榮民總醫院深入學習腎臟醫學知識,實地練習腹膜透析、超音波導引等技術,提升精準診斷與個別化照護的能力。兩位學員都展現豐碩的學習成果,滿載而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