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罷免志工的失落 靜默的賴清德跟民進黨高層能接住嗎?
歷經一年多的連署、街頭宣講與公民動員,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罷免行動在7月26日完成投票,最終25案全數未過關。這場源自國會擴權爭議的罷免潮,從青鳥行動延燒到全台,參與者不只是民進黨支持者,還有許多公民團體、學生社團與地方自主組織,他們把它視為守護民主程序的一場社會行動。最終結果卻是全面失敗,這不只是投票的挫敗,更是讓許多投入者在心裡升起巨大落差的時刻。
結果揭曉後,3位民進黨前後任總統陸續發聲,但語言的風景卻完全不同。蔡英文在第一時間寫下了一段話,感謝所有參與罷免的公民,提到街頭志工、返鄉投票的人,甚至還寫到「接機超人」這樣的小細節,讓人覺得她真正看見了行動裡的每個人。她說:「這都是台灣民主史上值得記錄的一步,越是困難的時候,我們越要團結。」沒有檢討,也沒有激烈語言,但這樣的語氣,能讓失望的人心情稍微平復下來。
前總統陳水扁也發聲,轉發他2004年辯論的影片,說了一句很多人耳熟能詳的話:「擦乾眼淚,讓自己更堅強,不要放棄,還有機會,再爬起來重新出發,一定會成功。」短短幾句,像老朋友拍拍肩膀告訴你:還沒結束。蔡、扁的語言,一柔一烈,但都知道要把話說給受傷的人聽。
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也透過社群平台表達看法,他寫道:「台灣的民主路從不平順,但我們始終沒有放棄。繼續走,就有路。」語氣簡短,卻多了幾分鼓勵,提醒參與者不要因失敗就停下腳步,也算是高層之中少見對罷免行動者的溫暖回應。
然而,現任總統賴清德的聲明卻冷靜許多。他用863字長文開頭便定調:「今天的結果,不是某一方的勝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敗。」接著談人民行使憲法權利的重要,呼籲尊重結果、朝野團結向前。內容理性、穩健,符合國家元首的高度,但從頭到尾,沒有一句「辛苦了」,也沒有一句「我知道你們的心情」。對那些在街頭揮汗、蹲點數月的公民志工來說,這段話更像是制度性的公文,而不是接住他們情緒的語言。
2012年蔡英文在大選落敗後,曾說過一句讓人至今仍記得的話:「雖然我們輸了,但台灣不能輸。」那句話在最灰暗的時刻,給了支持者可以抓住的信念。這次罷免挫敗,蔡英文依舊懂得接住群眾,陳水扁用他的熱血提醒大家不放棄,蘇貞昌給出了簡短但有溫度的鼓勵,唯獨賴清德雖然站在制度高度,卻沒有溫度,沒有在第一時間接起那些投入過的人。
更讓人失望的是,到現在還看不到民進黨高層有任何實質檢討。這場運動雖然是公民自主發起,但民進黨從頭到尾並沒有完全置身事外,過程中黨內不少人物也曾公開表態支持,如今換來最差的結果,難道民進黨不用負起責任嗎?不用對投入的群眾說一句話嗎?只有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在社群平台上簡短道歉,但那個道歉看起來孤零零的,顯得特別單薄。
罷免失敗不只是投票沒過,更是一場公民和政黨之間的信任考驗。那些站了一年的公民,需要的不是「民主制度正常運作」這種抽象的安慰,而是「我們看見你們的付出,努力不會被忘記」的承諾。
蔡英文用柔軟讓人心裡找到出口,陳水扁用激情召喚大家繼續走下去,蘇貞昌用鼓勵提醒大家不要放棄,賴清德則選擇了冷靜,但在失敗的時刻,冷靜是不夠的。身為總統當然要有高度,但高度不應該是疏離。(推薦閱讀)大罷免為何大失敗?黃揚明揭「同意罷免」天花板:這同溫層不夠厚也不夠強
即便不能在當下團結整個國家,至少接住那些受傷的罷免志工與支持者,不是最基本的責任嗎?如果連這都做不到,又要如何期待他們在下一場挑戰時,還願意站出來?甚至迫在眉睫的8月23日就是核三重啟公投、第二階段罷免,民進黨高層有想好要怎麼做了嗎?
顯示全部
留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