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釋疑》小黃瓜不營養不用吃?瓜胺酸、 葫蘆素消除疲勞、提升免疫力,維生素礦物質多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5月12日11:54 • 發布於 05月12日03:54 • 上下游新聞

「老師說小黃瓜沒營養,所以我不用吃。」晚餐時,小學生小明這麼說,把爸媽嚇了一跳。網路上也有類似說法——小黃瓜是「最沒營養的蔬菜」,聽說小黃瓜裡面只有水?真相到底是什麼?來聽專家怎麼說。

小黃瓜富含水分(Image by Chiriac Ciprian from Pixabay)

小黃瓜不營養?水分多 = 沒營養太武斷

小黃瓜營養價值備受討論,有人認為它水分比例過高,蛋白質含量與熱量都低,營養價值不高。台灣健康營養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林雅恩說明,早期大眾多以富含澱粉、蛋白質等巨量營養素,或能補充較多熱量,來認定食物營養高低,用這樣基準審視小黃瓜,自然感覺它不夠營養。

林雅恩指出,現今飲食強調熱量攝取適當、巨量營養素與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並重,小黃瓜含有充足膳食纖維、維生素等,這些營養素看似含量低,但能維持人體健康。她並提及,青江菜等綠色蔬菜或水果的含水量,皆跟小黃瓜相近「基本上超過 90%」,將小黃瓜水分多與營養價值低劃上等號過於武斷。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副主任尤偉銘補充,多數蔬果含水量高過 90%,小黃瓜水份比例 95% 以上並不稀奇,另外像番茄有微量,卻對人體有益的茄紅素,小黃瓜亦有不同的微量營養素可維持大眾健康,討論營養價值不應單純用含量評估,用含水量認定營養高低的觀念也不正確。

小黃瓜營養價值多元,多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

林雅恩提及,小黃瓜有充足膳食纖維,較高比例是水溶性,功能像是海綿,在人體內不但可保水,促進腸道蠕動,也較不會對腸胃虛弱或受傷的病患造成過多負擔。膳食纖維也是醫學界、營養界確認能吸收人體內過多無用雜質,降低癌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加上可增加飽足感,既健康又能控制體重。

林雅恩表示,小黃瓜也含 β-胡蘿蔔素、維生素 C、維生素 K 等維生素,以及鎂、鉀等礦物質,都對維持人體機能有幫助,例如維生素 K 跟生理凝結反應相關,在人體傷口修復時相當重要;鉀則是協助人體內水分恆定。

另外小黃瓜每種營養素含量適中,比較不會有攝取過量疑慮。林雅恩舉例,小黃瓜鉀含量不比部分青菜高,反讓腎功能虛弱的患者食用相對不用擔心。

Image by Daniel Dan outsideclick from Pixabay

瓜胺酸、 葫蘆素,對消除疲勞、提高免疫力有幫助

尤偉銘表示,小黃瓜有很多通稱「植化素」的營養素,像瓜類常有的葫蘆素 (cucurbitacin)具有抗氧化、抗發炎作用,人適度攝取能提高免疫力。

小黃瓜也具有胺基酸中的瓜胺酸 (citrulline),尤偉銘解釋,瓜胺酸常見於小黃瓜、櫛瓜等瓜果表皮,有助於人體血液循環,消除肌肉疲勞與提升運動表現。人體會自行合成瓜胺酸,但需要足量才有功效,透過小黃瓜補充是不錯的選擇。這也是有些運動員在運動前後食用小黃瓜的原因。

消暑、飲控好幫手,但燃脂、美白無科學依據

小黃瓜營養多,但針對消暑、利尿、燃脂、美白等功效,營養師認為部分效果有待科學檢視。

尤偉銘表示,因小黃瓜含水量高,人體食用後可些微補充水分,確實能幫助消暑,同時小黃瓜有適量鉀元素,具利尿功效,人體內水分過多時亦可以促進排水,防止水腫。但要留意的是,並沒有明確研究指出小黃瓜可解決腎結石、痛風等患者的排尿困難症狀。

針對小黃瓜「減重燃脂」功效部分,尤偉銘分析,較有科學論證的說法是,小黃瓜膳食纖維多,可改善便秘、穩定腸胃蠕動又增加飽足感,避免人攝取過多熱量。「燃脂」一說,多指稱小黃瓜具有磷脂酶 D(Phospholipase)的緣故,這種物質會參與細胞代謝作用,但沒有充足科學研究可證實具有分解人體脂肪效果,實際效果有待商榷。

另外,過去常有人認為小黃瓜有美白效果,直接切片當作面摸,對此林雅恩推測,可能是小黃瓜早期有人用來促進傷口凝血、癒合的關係,但以美白方面,直接使用小黃瓜「應該比較沒效果」。

食用建議:生、熟食兩相宜,腹瀉者注意攝取量

有關小黃瓜食用方法,有人認為小黃瓜具有特殊的維生素 C 氧化酶,應避免生食,以免阻礙人體吸收維生素 C。對此林雅恩表示「加熱也會破壞維生素 C」,小黃瓜熟食不一定能增進維生素 C 吸收量,若大家喜愛它生鮮的清脆口感,不必特意改變吃法。

尤偉銘說明,小黃瓜幾乎所有人都可食用,唯有腹瀉病患要留意攝取量,避免大量膳食纖維加劇排便。至於大眾真的擔憂小黃瓜所含酵素破壞維生素 C,則可考慮在熱水汆燙約 15 秒,再馬上冰鎮,能抑制酵素作用並維持口感。或者是透過醋等調味料涼拌黃瓜,既增添風味,也能降低酵素活性。

夏日來一盤涼拌小黃瓜,絕對是補充營養、維持健康的好選擇。(攝影/孫維揚)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國際失智症月

重視失智議題 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拿膀胱換薪水?醫揭櫃姐血淚:給她一張椅子吧

中天電視台
02

身體出現「6症狀」=心梗機率高!醫示警:臉突變黑小心了

三立新聞網
03

人體在50歲將「斷崖式衰老」? 《Cell》證實:老化如病毒散布全身,「1器官」恐最先衰敗

潮健康
04

「優格加水果」卻愈吃愈胖?營養師揭「3大地雷」 你可能全踩了

常春月刊
05

他腹脹3天沒排便,驚見5公分腫瘤阻塞腸道!為何健康無家族史仍罹癌?醫點名5因素:發病年齡下降中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