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50歲就失智症 三年前「1障礙」就有伏筆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20小時前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
健忘是「暫時想不起來」,之後能回想;失智則是「記憶如同沒發生過」。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50歲的謝先生原本是表現卓越的主管,三年前卻逐漸出現記憶障礙,甚至難以組織語句與表達想法,最後不得不離職,最終經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陳廷斌醫師確診為「早發型阿茲海默症」。令人意外的是,他並無家族病史或三高慢性病,卻在壯年罹病,顯示失智症並不僅與老化或遺傳有關,也可能無徵兆地發生。

新藥物可延緩惡化 早期診斷更重要

隨科學發展,針對輕度阿茲海默症已有重大突破。近期核准上市的單株抗體藥物樂意保(Leqembi)與欣智樂(Kisunla),能清除大腦內類澱粉蛋白(Aβ)沉積,是目前唯一證實可延緩功能退化的藥物。與傳統僅能改善症狀不同,這讓早期診斷更具意義,也使治療邁向新階段。光田醫院亦規劃導入,為早期患者提供更多選擇。

光田綜合醫院核子醫學科王克彬主任說明,阿茲海默症診斷已有非侵入性檢查工具,透過腦部類澱粉蛋白正子斷層造影(PET),能偵測大腦是否已有類澱粉蛋白堆積,協助及早發現,爭取治療契機。建議懷疑記憶或認知退化的民眾,應及早接受評估。

睡眠與代謝異常 可能是重要病因

年輕型失智症多數病因不明,陳廷斌醫師指出,除家族遺傳、腦部清除機制異常、慢性情緒障礙外,也與睡眠息息相關。深層睡眠能啟動腦部清除機制,代謝掉類澱粉蛋白;若長期睡眠不足,毒素便持續堆積,造成神經細胞損傷與退化,與現行藥物作用原理一致。

三大警訊需注意 青壯年患者影響深遠

許多人仍誤解失智症,以為只是「健忘」。陳廷斌醫師提醒,健忘是「暫時想不起來」,之後能回想;失智則是「記憶如同沒發生過」。失智初期常見三大警訊:一、性格改變,二、語言表達困難,三、判斷力下降。常被誤以為壓力或情緒低落,導致延誤治療。

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多在40至64歲,正值職涯與家庭責任黃金期,一旦發病,對家庭造成巨大情感與經濟壓力。陳廷斌醫師強調,失智症並非老年人專利,當親友出現異常改變,不該僅歸因壓力或老化,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並搭配規律生活、運動與社交,有助延緩病情惡化。

【延伸閱讀】

56歲保全喪失方向感、情緒不穩 竟是罹「年輕型失智症」 

記憶力變差是老化還是失智症前兆?醫:「這些狀況」可能是失智症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1種海鮮」傷腦又害心!醫示警:比塑化劑還毒 恐加速老化

三立新聞網
02

28歲女星罹血癌!剃髮抗病現況曝 中醫能輔治 5警訊要小心

健康2.0
03

黑、白芝麻營養成分有差?「它」的含量差20倍!

Hello醫師
04

咖啡、茶、辣椒都冤枉!醫揭「胃潰瘍真正兇手」 長期服用這1類藥物也中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早睡才是真女王

揭示規律作息對健康的關鍵影響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