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對百威亞太和麒麟提反傾銷調查沒用 綠委:中國製啤酒市占率超越台啤
為了防堵中國製啤酒,財政部今(114)年初對百威亞太和麒麟提起反傾銷調查,並於7月對百威和麒麟中國廠的啤酒,課徵33.85%及13.13%的4個月臨時反傾銷稅。
然而,立委今(29)日召開記者會指出,今年6月中國製啤酒市占率(39%)已正式超車台灣啤酒(36%),痛批中國製啤酒低價傾銷台灣即是「紅色供應鏈」最明顯的案例,要求財政部與經濟部拿出更積極作為,協助台灣釀酒產業。
立委指台啤市占率被超車,台酒急籲公平合理競爭環境
中國不只是鋼鐵、水泥產業影響台灣相關產業,如今國產啤酒產業也如溫水煮青蛙般,市占率遭悄悄攻佔,如今已經被正式超車。立委徐富癸指出,台啤今年上半年市佔率跌至36%,中國製啤酒則不斷攀升,已經來到39%,已經到最令人擔心的死亡交叉局面。
即便是財政部於7月初課徵臨時反傾銷稅,7月的進口量依舊較去年同期增加近三成,金額也持續增長。徐表示,可見該項政策對遏止低價傾銷的效果非常有限。
此外,他也認為,進口數量成長幅度遠高於進口數量成長金額,顯示該批中國啤酒恐以中低價位進口,也就是以麒麟Bar與百威雪山為主。
根據關務署初步統計,今年7月自中國進口之啤酒(貨品號列:22030000001)進口量為1.74萬公噸、進口金額3.68億新台幣;因開始課徵反傾銷稅,較六月進口量下降約4成、金額則大減約5成。
然而,若觀察5、6月的進口狀況,反傾銷調查中,能明顯觀察到進口商大量進口囤貨。徐富癸指出,5月進口量年增59%、6月甚至年增達1.1倍。
台酒總經理賴煥宗坦言,中國低價傾銷對台灣產業衝擊大,連最大生產商台酒,在市佔率、產能利用率等皆下滑,甚至已到解雇員工程度。
他強調,台灣啤酒產業不怕國外競爭,因以往對進口啤酒關稅皆為零,此次呼籲,只是希望能夠給予產業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市場,認為反傾銷稅應該加重。
中啤從原料麥芽到容器包裝皆有國家力量相挺
本土龍頭台啤曾掌握台灣啤酒市場的七至八成市佔率,為何如今節節敗退?立委郭國文指出,主要與兩因素有關-中國政府補助、混充美日品牌。
針對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啤酒產業,郭國文以麥芽為例,中啤原料供應商永順泰母公司90%股權掌握在廣東省政府;另2家供應商中糧與農墾,則100%為國有企業;前者領取政府補助每年1.7億、後者則每年超過30億。
至於占啤酒成本50%的容器包材,郭國文也說,無論鋁罐或玻璃罐,中國都以國家力量干預市場,可說傾全國之力在扶植中國啤酒產業。
目前在台灣市場上,與台啤競爭的進口啤酒品牌包括百威(涵蓋百威、金尊、雪山等產品)和日本麒麟Bar啤酒。百威由統一企業旗下南聯貿易公司代理進口,麒麟Bar啤酒則由台灣麒麟公司引進,該商品產自中國廣東的麒麟生產基地,再運送至台灣銷售。
立委鍾佳濱強調,該等中製啤酒多年來以廣告行銷,讓多數台灣民眾誤以為是來自美國或日本原裝,甚至是台灣本地生產。他認為,主管機關應要求包裝不得誤導消費者,至少讓民眾確實了解其購買的低價啤酒為中國製造,後續才交給市場決定。
關務署趕9月提出傾銷終判報告,中啤標示方法仍待研議
財政部關務署署長彭英偉表示,財部於七月做出臨時課徵處分,目前反傾銷調查進度,財政部於0728與0808也派出五位同仁前往中國兩地區進行調查,回國之後每天幾乎都在加班,全力進行終判報告的最後彙整,期盼能趕在9月中旬,最晚下旬召開關稅稅率委員會認定結果。
至於委員提及降低生產成本部分,希望啤酒花進口關稅降至零,彭英偉指出,12日已做過複評,若提案進入二讀,將把稅式支出評估報告提給委員參考。
針對啤酒標示、廣告促銷使人誤信的情況,國庫署副署長林秀燕表示,已於四月份發布2份警示令函,應有一定成分嚇阻效果。
經濟部國貿署主任秘書黃瀞萱回應,若要在進口啤酒標示上加註特定訊息,兩岸貿易許可辦法的確具備法源,但酒類標示為國庫署主管、必須由國庫署來提出。
最後,郭國文要求國庫署與經濟部共同提出具體辦法交至委員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