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煩惱,可能只是「假性焦慮」?專家:3 步驟梳理所想、讓自己回歸平靜
對未來會感到不安其實是件好事,因為沒有不安就不會去準備未來,如果在這樣的狀況下迎來五十幾歲、六十幾歲的退休人生,會如何呢?在二、三十歲對於此事感到不安,有條不紊地提前準備,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事情。
對未來擔憂?可能只是「假性焦慮」
最近很流行一個詞彙,叫「假性飢餓」,是一種在某個時刻、某個狀況下覺得自己需要進食的感覺,但其實你並不是真的飢餓,而是大腦欺騙你的假性飢餓。
同理,我們也必須審視自己對於未來願景的焦慮是否真的是「真性焦慮」,還是只是杞人憂天的「假性焦慮」。
以三個步驟檢查你的願景,並確認你在目前的公司是否真的無法實現這個願景。如果是這間公司就可以達成的願境,那就可以判斷為是「假性焦慮」,只要在現在的公司好好累積職涯經驗就可以了。
反之,若這真是不能在現在的公司實現的願景,那就必須制訂出可以實現願景的行動計畫。
第一步:繪製未來願景
願景就是你未來想成為的樣子。現在,請問問「未來的你」吧。寫下期限,可以勾勒出貼近現實的藍圖。
「未來的你想成為什麼模樣?」
「未來三年,你想得到什麼?」
「未來五年,你想成為什麼模樣?」
我建議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組織你想滿足的需求。在我輔導過許多人之後,我發現了一個現象:資歷越淺的人,對於上層需求的越強烈。一般來說,在韓國公司裡,年紀較輕的員工很少受到社會性的尊重,由於相對剝奪感,導致他們會更渴望社會性和尊重的需求。
相反地,資歷較深的員工大多是下層需求,希望工作穩定,這是因為他們在公司裡已因為資歷受到他人尊重和認可,因為已經處於隨時離開公司都不意外的年紀了,所以格外追求「安穩」。 至於自我實現的欲望則與資歷無關,常見於自我成長欲望較強烈的員工。
第二步:整理需求
現在整理一下你現在待的公司所能滿足員工的需求。思考各個職級可以達到什麼樣願景,就能知道三年後、五年後,公司內部可以滿足哪些需求。
第三步:找出需求的交集
請看看你對於未來的需求和公司可以滿足你的需求是否有交集。
如果有交集,就表示你的焦慮是「假性焦慮」,若是不存在任何交集,你所感受到的焦慮不安就是「真性焦慮」,如此一來,就需要制訂出一個可以消除你焦慮的計畫。
(本文摘自《年薪翻倍的向上轉職法》,高寶書版)
延伸閱讀
對人生感到迷惘,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用 Ikigai,4 步驟找回你的價值
活著好累、找不到人生意義?蔡康永的情商課:日子是拿來過的,不是拿來換錢的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