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遷卡住、轉職迷惘?職涯規劃不只是選工作,而是選「你想成為的人」
剛進入職場時,你拚了命學習、努力工作,幾年過去了,卻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對了選擇。升遷的名單裡沒有你、轉職又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每天忙得像打仗,回頭看卻覺得自己還在原地踏步。
你不是唯一有這種感覺的人。這種「卡住」的時刻,其實是人生要你停下來、重新校準方向的提醒。
這篇文章,彙整自《經理人》總編輯齊立文與副總編輯張玉琦共同主講的「全方位職涯思維課」,課程中穿插故事、提問與心理洞察,以下精選其中幾段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觀念,幫助你重新盤點自己、找回職涯的主控權。
興趣是做出來的,不是天生知道的
主管問你:「你對這件事有興趣嗎?」你愣住,心想:「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熱愛什麼。」其實我們常常還沒真正開始,就急著否定自己。
熱情不是天生的,是你去找來的,是你在做事的過程中找出來的。
興趣不是憑空冒出,而是透過做、透過試誤、透過參與才逐步浮現出來的。投入本身就會喚起熱情,而不是等熱情才去投入。
卓越的人,是願意每天多走一步的人
你看到同事升官、朋友轉職成功,心想:「我是不是不夠有才?」但你回顧自己的過去,發現那些進步的時刻,其實都來自堅持不懈的小步累積。
恆毅力就是把人生當成一場馬拉松。
成功不是一蹴可幾,而是來自日復一日的堅持。願意長期投入、不輕易放棄的人,才有累積成長與改變的可能。
你以為沒什麼的事,其實是你最厲害的事
你總覺得自己平凡無奇,但為什麼同事總找你做簡報?朋友總問你意見?那些你做得得心應手的事,也許就是別人做不到的本事。
你最擅長的,常常就是那些你以為沒什麼的事。
天賦有時就藏在最自然的地方,被我們忽略。注意自己能輕鬆完成、還樂在其中的事,那可能就是你與眾不同之處。
性格不是命中注定,是可以設計的工具箱
你因為害羞、不擅長應對,而錯失帶團隊的機會,心想「我就不是當主管的料」,這種想法,其實才是真正讓你原地踏步的原因。
與其貼標籤「我就是這樣的人」,不如問自己:我想成為怎樣的人?
你有權力重新定義自己。性格就像習慣,可以透過意識與練習改變,讓自己更靠近想成為的人樣貌。
改變,不一定要從離職開始
你抱怨工作沒成就感、主管沒看到你,但是否曾試著改變手邊的做事方式,讓自己發揮長處、創造不同的價值?
找到你做得到、別人做不到的事,職涯的路就打開了。
改變未必是大動作,先微調你的角色與任務呈現方式,也可能打開新局。讓別人看到你的價值,是建立職涯影響力的第一步。
別小看你今天跨出的一小步
今天做不好簡報、報告沒過關,你氣餒地想:「我根本不適合這份工作。」但也許,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經驗,正是累積未來的材料。
今天做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每天多走一步。
真正重要的是你還在走。哪怕是迷路、繞遠路,也都算數,只要你願意不斷往前,方向就有被修正的可能。
才能不靠靈光一現,而靠日常反覆出現
你以為「才華」是畫得一手好畫、講得一口流利英文,但有沒有想過,那些你每天都在做、同事總丟給你做的事,其實才是你真正的能力所在?
才能就是那些你會反覆做,而且做起來比別人順手的事。
別小看習以為常的日常,它是辨識才能的最真實場域。留意那些不需要逼自己就會做的事情,可能就是你的職涯資本。
找不到方向,不代表你沒有方向感
你試過很多方法想找熱情,讀書、測驗、諮詢,但還是茫然。其實,你要的不是更多答案,而是讓自己慢慢走、慢慢試的空間。
熱情是你在路上一步一步發現的,而不是在腦中想出來的。
別急著給人生一個定論。用走的,比用想的有用。你的方向感,是在行動中養出來的,而不是靠靈感擊中。
轉職不是從「跳槽」開始,而是從「釐清價值觀」開始
你不斷瀏覽職缺、投遞履歷,但看來看去都沒興趣,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適合上班。問題可能不是工作太少,而是你還沒搞清楚「我想靠什麼活著」。
你做選擇的依據,其實是你重視什麼,只是你還沒說出來。
轉職的起點不是市場,而是你心中那套價值排序。愈能掌握自己的優先順序,愈不容易選錯方向。
你的優勢,也許藏在別人沒注意的地方
你默默幫同事整理簡報格式、幫主管列重點,從來沒被稱讚,但總是「不能沒有你」。那不是剛好,是你把影響力藏在了細節裡。
真正能讓人記得你的,是那些小地方做得比別人好的地方。
職場影響力不是喊出來的,而是被看到的。主動在細節上讓人感受到專業感與貼心,是讓人信任你的開始。
如果你也正在面對職涯的卡關期,這堂「全方位職涯思維課」線上課,融合策略思維與心理洞察,搭配《打造職涯優勢地圖》實作工具,從價值觀釐清、才能探索、職涯定位到行動計劃,幫助你重新盤點自己,走出迷霧,讓選擇更有力。
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羅秀如
延伸閱讀
覺得工作好累好厭世?4 個提問釐清職涯方向,幫你重新出發
怎麼從賺錢工作,走向真心喜歡的工作?只差這 3 步,找回你最初的職涯熱情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