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結果讓中國撿槍!彭博分析賴清德困境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立法委員罷免行動在26日落幕,國民黨24位立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全數未通過,這一結果對民進黨和罷團造成巨大打擊。美媒彭博指出,罷免行動的失敗,形同為中國和台灣的在野黨提供了對付總統賴清德的彈藥,而抗中保台這一民進黨不斷主打的核心,已激不起大多數選民共鳴。
根據彭博報導,國際非政府組織「國際危機組織」(ICG)東北亞資深分析師William Yang指出,「中國很可能會利用週六的結果來強化這一種說法,即賴清德及其政府未獲得大多數台灣民眾支持的論調,並試圖藉此削弱賴清德政策的正當性」。
選舉結果對於一直指責國民黨與中國勾結的罷免運動來說,無疑是一場壓倒性的失敗。這場罷免運動起初是由民間團體發起,民進黨最初對這場由臨時民間團體發起的運動保持距離,但最終還是全力支持。
彭博指出,包含William Yang在內等分析人士認為,如今賴政府可能需要在政策上做出讓步,以爭取在野黨的支持。這次罷免結果也可能讓北京更加大膽,因為北京一向試圖孤立賴清德,同時與主張和中國建立更密切關係的在野黨維持聯繫。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提到,「這次罷免投票的結果,可能讓北京認為賴清德的反中立場已經碰到瓶頸」,這可能促使中國持續對賴政府施加經濟壓力,並讓國民黨有機會主張推動更多兩岸交流。
這場罷免選舉結果對於民進黨來說無疑是相當大的挫敗,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蘇子喬提到,以「抗中保台」為罷免訴求,未能引起大多數選民的共鳴,他說,選民更關心民生和經濟問題。
報導指出,民進黨執政近十年後,選民已逐漸對其感到厭倦。張峻豪提到,這也反映出民進黨黨內不願接受去年選舉結果的情緒,儘管民進黨連續第三年贏得總統任期,仍然失去了立法院多數席位。
顯示全部
留言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