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河狸來了 毛茸茸的免費勞工如何成為英國本土景觀大師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於 2024年10月03日01:59 • 發布於 2024年10月03日01:59 •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呂芷涵 英國薩默塞特報導

走進充滿綠蔭的森林,鐵網圍籬後方一處水池閃閃發光,這是河狸家族打造的家園。重新引入400年前在英國本土消失的河狸,或許是霍尼柯特莊園更加大膽的嘗試。

英國第一個大規模河川復育計畫

隨國民信託團隊前往阿勒河(River Aller)的路上,正當我跟同行的斐濟友人聊得開心之際,一行人忽然在一片平坦的水灘前停了下來。河道上散落大大小小的倒木,讓我想起台灣風災後的新聞畫面。但這其實是河岸計畫(Riverland Project)的成果,該計畫的宗旨是打造乾淨、健康且充滿野生動物的河流和集水區,創造更自然且多樣的河流生態系。

河狸為這裡創造出豐富的水域環境。攝影:劉祐君

根據英國國民信託官網的介紹,河岸計畫希望將河流恢復到人類干預前的自然路徑,稱為「階段0」。迄今一共在阿勒河進行超過13公頃工程,花費三年時間完成。

河岸計畫經理爾德利(Ben Eardly)說:「英國許多河流失去自然狀態,變成排水系統,被人為管理和改造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之久。所以我們現在思考河流系統的方式應該是,河流作為棲息地,該如何去改善它,以及如何重新連接起陸地和水生生態系統。」

眼前的河流平靜無波,習慣台灣河流的生猛狂野的我,一時之間有點難想像,大水來時這裡能有多氾濫。

波拉克谷的河谷計畫。攝影:劉祐君

超乎想像的還有復育措施。過去的河川復育,通常是創造蜿蜒河道或降低河岸高度,但河岸計畫跳脫了傳統思維,以流域尺度思考:河水遍佈週邊,滲透土壤到地表下,流經週圍的池塘與濕地。因而,計畫第一階段創造出淺水區,大型機具將土壤移入河道及週邊,鋪設倒木與枯木,讓水沿著地形漫流到原本應有的範圍。計畫總共鋪設了大約5000噸土方和800噸倒木。

計畫基本上重新改變了整個河流系統。這是團隊到美國俄勒岡州拜訪專家後研擬出的方式。爾德利說:「當我們開始這個計畫時,非常注重自然洪水管理(Natural Flood Management),讓河流發揮其功能,減緩水患風險。」他也強調,河流復育不只是物理上的改變,更和生物學密切相關。種樹、栽種水生植物及撒草籽也是計畫的一部分,種種都是為了創造豐富的環境,讓更多野生動植物回來。

現在,這塊土地像海綿一樣能夠把水留住。根據團隊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成功提升地下水水位,並創造出約8公頃的濕地。隨著河流流速趨緩,期待在未來有效降低下游村莊的水災風險。

河岸草原堆置的枯樹枝堆,以及用保護套保護的樹苗。爾德利說,英國有超過40%的野生動物依賴枯木棲地。攝影:劉祐君

「自然河流系統不是河道,它實際上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動態濕地。」而深具野心的霍尼柯特團隊,未來還希望將河狸重新引入生態系統。

英國本土景觀大師 毛茸茸的免費勞工

為了找回河流原有豐富多樣的環境,2020年1月,團隊找來了英國本土的生態建築師——河狸,到霍尼柯特莊園「工作」。這些毛茸茸的「勞工」每天勤勞地在這塊土地上興建水壩、濕地與疏伐樹木,不僅不支薪,還能夠自給自足。

「牠們免費幫我做了所有我想做的事情,我簡直就可以去旅遊了。」區域巡守員西維特(Jack Siviter)開玩笑地說。

最初有兩隻河狸野放到圍欄內,四年後,這座河狸森林已經繁衍到第二代。但,河狸是具有領域性的動物,年輕的河狸已經成年,亟欲向外尋找新天地,因此可以看見鐵圍籬底下挖土的痕跡。無奈的是,即使團隊已經取得了能夠野放河狸的專家執照(CL50許可證),但英國政府仍未同意,所以目前無法將河狸野放。

「值得慶幸的是,河狸爸媽不會攻擊年輕河狸。目前我們所有的河狸都很胖。這裡不缺食物、沒有打鬥,尾巴上沒有任何傷痕。」西維特欣慰地說。他提到,霍尼柯特團隊正在持續努力,和相關專家及河狸信託基金(Beaver Trust)密切合作,希望能盡快有好消息。

河狸築水壩為家,樹幹上也是牠們啃咬的痕跡。攝影:劉祐君
河浬是最棒的生態建築師。本圖是國家信託基金會另一據點Wallington Estate 的河狸。圖片來源:Paul Harris/國家信託基金會

除了棲地復育之外,讓河狸回來的原因其實也很單純,牠們本來就是這裡的「原住民」,只是因為過度獵捕,才會在英國消失。河狸們為自己打造的小天地,景觀豐富多樣。細密樹枝搭建成的水壩,是河狸的家和食物儲藏室,同時能降低河水流經的速度,減少下游水患發生;河狸創造的濕地與水塘,促使水生植物生長,也補注地下水層。園子裡翠鳥、水田鼠以及各種昆蟲和植物的出現,都是生物多樣性提升的最好證明。

爾德利說:「在氣候危機沒有好轉,持續失去更多野生動物的情況下,我們要做取捨。要重新審視生產食物的方式,可以用更永續的方式來做這些事情。我們也不會在每個地方都做河岸計畫,但是在合適的地方,這是可行的。因為我們必須封存更多碳,發展更有韌性的河流系統。」

留住地方人才 莊園土生土長的員工

我們造訪的下午,河狸害羞地躲了起來。看著我們失望的模樣,西維特要我們晚上8點再來,他會等在這裡幫我們監控河狸,並且掛保證一定看得到。

西維特在這裡工作八年,從志工到擔任學徒,最後到區域巡守員一職。西維特和霍尼柯特團隊的成員,如摩瑞,以及負責多佛海森林(Doverhay Wood)的馬尼柯姆都是土生土長的在地人。「我們對土地充滿熱情,我們想留下遺產,讓這個地方變得更好,並以更好的狀態提供給下一代。」西維特說。

※本報導為2024年5月英國參訪行程的一部分,行程由INTO國際國民信託2024年孵育計畫安排,海倫哈姆林信託提供經費贊助,不影響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點此看完整【我在英國找海鸚】系列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川普新關稅出爐!中國遭重罰55%淪最大輸家 日韓歐盟反成大贏家

三立新聞網
02

親戚小孩討Labubu遭拒崩潰尖叫!還砸壞百萬水晶吊燈 家長:兒子沒惡意

CTWANT
03

39少年慘死、數十人切除陰莖!南非「血腥割禮」內幕曝

TVBS
04

美一家4口散步遭隨機行刺 夫婦護兩幼女雙雙喪命

TVBS
05

愛子公主戀愛了?185cm帥男同遊動物園 他家世曝光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

Antonio
阿彌陀佛
2024年10月03日15:21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川普樂見Fed理事離職 發文嗆鮑爾也該走人

NOWNEWS今日新聞

不滿中國助俄侵略 美國参議院兩黨提制裁案

新頭殼

美貿易代表:川普決定是否續有貿易協議

中央通訊社

敗選後首度訪談 賀錦麗:美政治體制「故障」 無意重返

新頭殼

暴雨洪災釀美國東部交通癱瘓!8大機場停飛逾1170班 鐵路與地鐵也淹水停擺

CTWANT

川普39%關稅下 美國人恐不捨吃瑞士巧克力

NOWNEWS今日新聞

印尼勒沃托比火山再爆發! 震撼畫面曝光了

民視新聞網

靜思語結合環保教育 打造有愛的校園

大愛新聞

資源化廢為寶 零負擔市集齊心護地球

大愛新聞

保和島慈青承擔 舉辦助學生暑期營隊

大愛新聞

聯準會理事閃辭!川普可任命關鍵空缺嗨喊:非常高興

CTWANT

俄前總統用「核打擊力」嗆聲 川普這樣回他

NOWNEWS今日新聞

泰柬衝突導致移工返鄉 鄰國取而代之

新頭殼

川普特使赴加薩視察援助行動 聯合國稱上千人領取物資時喪生

路透社

就業疲軟釀美股全黑 川普怒炒勞工統計局長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蒙大拿州1酒館驚傳槍擊案! 4人死亡、兇手逃逸中

民視新聞網

面臨川普施壓降息之際 聯準會理事庫格勒辭職

中央通訊社

美就業數據不如預期 川普下令開除勞工統計局長

中央通訊社

回應俄前總統挑釁言論 川普下令部署2艘核潛艦

中央通訊社

美特使赴加薩視察 聯合國稱上千人領物資時喪命

中央通訊社

川普下令2艘核潛艇部署至適當地區 回應俄前總統「挑釁、愚蠢、煽動」言論

太報

歷史上的今天》8月2日──全球第一條地下道地鐵通車

風傳媒

加薩難民童領物資吻手道謝 下一秒竟遭槍殺

NOWNEWS今日新聞

竟是媽媽找媒人牽線! 印度13歲女學生被違法嫁給40歲已婚男子

CTWANT

美7月非農就業銳減僅7.3萬 聯準會9月降息機率大增

太報

斯洛維尼亞開歐盟首例 全面禁止與以色列武器貿易

中央通訊社

文化世博在大阪 陳景林藍染巨作「台灣母親河」亮相

中央通訊社

柬埔寨將提名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路透社

愛心物資有被善用嗎?外國網紅親測 捐贈球鞋「5天飛800公里」放上鄰國二手店貨架

CTWANT

文化世博在大阪 陳景林藍染巨作「台灣母親河」亮相(圖)

中央通訊社

陳景林藍染巨作「台灣母親河」 耗費超過1000工時(圖)

中央通訊社

陳景林藍染巨作「台灣母親河」(圖)

中央通訊社

「島嶼聲譜」展區 神將藏有小密碼(圖)

中央通訊社

陳景林與妻子馬毓秀合影(圖)

中央通訊社

文化世博「光纖自然」展區(圖)

中央通訊社

「台灣本色」呈現台灣藝術家世界(圖)

中央通訊社

「台灣光譜」展場挑高空間(圖)

中央通訊社

文化世博在大阪 展現多元台灣與韌性精神(圖)

中央通訊社

文化世博在大阪 王時思:展現台灣多元文化韌性精神

中央通訊社

德語媒體:京東「驚動」了歐洲

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