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這樣省電費:政府補助家用電池 目標100萬個家庭有電池
近年因全球通膨,物價高漲、民生經濟壓力是許多國家的考驗。澳洲今年舉行的大選有「生活成本的選舉」之稱,在這場大選中,工黨政府贏得第二任期,而他們的新政策是:要讓人們不只在白天省電費,晚上也能省電費。
白天的時候,屋頂光電直接供電不用花錢;傍晚下班回家、煮晚餐開電視,就換電池上場。電池吸收太陽能,在晚上尖峰提供電力,不但消費者省下電費,還可以減少電網壓力。澳洲政府宣布自7月1日起購買家用電池,政府幫你出金額的三成。一台家用電池平均可省下4000澳元(約新台幣7.6萬元),目標是到2030年達成全國100萬台家庭電池。
1+1大於2 「屋頂光電」與「家用電池」攜手前進
澳洲砸23億澳元推動「更便宜的家庭電池方案」(The Cheaper Home Batteries Program),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首席分析師波以爾(Johanna Bowyer)說,早於聯邦政策之前,就有部分的州提前補助,電池安裝率因此提高了。他預期新政策「對整個系統會有不小的影響。」
如果家家戶戶裝上100萬台電池,每台平均10kW,總共1000萬kW,也就是10GW的電池儲能容量,那將是非常可觀的規模。雖然現在還不知成果,但聯邦補助才滿一個月的此刻,雪梨居民艾德彼(Ken Enderby)迫不及待的分享,這項政策大成功(huge success),許多人正在規劃新購電池。
波以爾進一步分析,除了減少生活開支,推動大量太陽能和電池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澳洲有約15座老舊燃煤電廠,會在十年內壽命到期,面臨關閉或延役的十字路口。前者擔心影響供電,後者也暗藏風險。西澳的Muja AB燃煤電廠就是失敗案例,「更新改建後,運轉效率非常低,成本也嚴重超支。」
另一例子是澳洲最大的燃煤電廠艾拉林(Eraring),本應在今年年限到期關閉,但波以爾解釋,由於「再生能源和相關輸電網絡沒有如預期到位,所以關閉時程往後延了兩年,甚至可能會延四年。」艾拉林目前確定會營運至2027年。
事實上,澳洲將電池視為取代化石燃料的重要一步。從超大的電網級儲能到社區級、家用級電池,通通都要。一座位於新南威爾斯州中央海岸,容量850MW的「沃拉塔超級電池」(Waratah Battery)即將在下個月營運,就建造在燃煤電廠的拆除舊址上。
波以爾指出,澳洲面對的挑戰就是,建設更多再生能源和電池,並加快速度,取代老舊燃煤電廠,「現在大概以每年3至4GW的速度在建風電和太陽能,但其實每年需要建到6GW才夠。」
從家戶到企業:處處都見再生能源推動力
「這一區是雪梨最老的地區之一,」雪梨不僅以陽光與海灘聞名,還有豐富的歷史人文。內西(Inner West)是歐洲人來到澳洲最早定居的地區之一,韋伯斯特(Jasper Webster)向我們介紹,「很多房子其實有裝太陽能,只是你從街上看不到。」由於文化資產法令的緣故,只能在沒有面向街道的一側裝設屋頂光電。
儘管裝設光電有諸多限制,一般住家可以裝3、40片光電板,這裡可能只能裝10片,在「內西社區能源」(Inner West Community Energy,IWCE)的努力下,也成功安裝了400多套的太陽光電,還幫助一間健康診所在去年底達成100%電氣化。
在澳洲,有類似IWCE這樣專注家戶能源的在地組織,也有專門做社區和大型商業建築案子的社會企業,Pingala就是其一。韋伯斯特在兩個組織都有參與專案的經驗。「Pingala幫新鎮的啤酒廠Young Henry's裝太陽能,就是由社區出資,再由Young Henry's償還投資,這是一種另類的貸款方式。」韋伯斯特說道。
公民組織:「我們有使用太陽能的權利」
雪梨熱鬧的觀光景點環形碼頭附近,非營利組織「太陽公民」(Solar Citizen)的辦公室就在此處,一個由雪梨市府投注資源成立的「溫室氣候新創基地」,這裡也是雪梨最高的商辦大樓。執行長道格拉斯(Heidi Lee Douglas)表示,政府提供家庭電池補貼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這可是花了整整三年才爭取到的。」
在聯邦政府提出這項政策前,新南威爾斯州正為白天光電太多煩惱。原本想藉著太陽稅(sun tax)機制,讓市場引導民眾購買電池,然而這項作法引發眾怒。太陽公民發起連署,去跟官員對話,最後州政府提出電池補助。
道格拉斯稱,電池補貼讓個人也能參與所謂的「能源系統的民主化」,未來的能源生產與消費,將不再是少數大型企業的專利,而是來自數以萬計的普通人。
太陽公民是一個只有七人的團隊,支持者多為早期就入手屋頂光電的用戶,但太陽公民堅持為所有人發聲,尤其是那些尚未有能力、或仍被光電排除在外的族群。「當我們說『我們有使用太陽能的權利(right to solar)』,這並不完全是一個法律上的權利,而更是政府必須提供的一種公共授權和責任。」
雪梨的「溫室氣候新創基地」(The Greenhouse Climate Tech Hub) 太陽公民的辦公室,就位於雪梨最高的商辦Salesforce Tower,地點絕佳,雪梨歌劇院和港灣大橋等著名景色一覽無遺。為何一個非營利組織能跟諸多大公司一起進駐市中心的嶄新大樓?事實上,溫室氣候新創基地由雪梨市府與企業共同投資,容納400多個科技新創、生態企業、公民團體進駐。便利的交通與舒適的環境,讓NGO發展跟聯繫都更加方便。
※ 更多系列報導,請持續關注【光電日不落:澳洲社區電池開箱】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