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沒看過這麼憨的醫師!」小鎮醫院團隊將加護病房搬進家門,氣切阿公不再臥床等死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7月18日04:08 • 發布於 07月24日23:47 • 出處/康健雜誌 文/謝佳君 圖/陳德信攝
「沒看過這麼憨的醫師!」小鎮醫院團隊將加護病房搬進家門,氣切阿公不再臥床等死

位在彰化的員郭醫院,由8年級女醫師領軍的「員自宅」團隊,1年多來深入鄉間大街小巷,把醫療帶到家中,讓病患在家中就能舒服自在接受治療、復健,甚或圓滿人生盡頭。

知道郭醫師今天要來,郭小姐特別打起精神,午飯也吃得比平常多些,儘管仍有些虛弱,但臉上多了幾分笑容。一旁護理師從容地在床邊吊掛前一天就配對好的血袋,為腫瘤出血和泌尿道感染的她,輸血、注射抗生素。印象中,在醫院該是緊張又急迫的場景,如今在病患家中卻能舒服、自在而優雅。

約2年前從台大醫院家醫科受訓完,83年次的郭亭亞即返鄉回彰化縣地區醫院員郭醫院服務,她不只在門診等病人上門,還選擇了一條更難走的路成立社區移動醫院「員自宅團隊」。短短1年內,居家醫療急症服務量已接近70個案,在全國地區醫院中數一數二。

護理師到病患家中為癌症病人輸血。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員自宅」是員郭醫院一群充滿理想、熱忱,還帶有點「憨呆」特質的成員所組成的居家醫療團隊,扮演醫院和社區的橋梁,串接上、下游資源,建立以家為中心的全面性支持系統,提供民眾從一般、重度、急性後期照護(PAC)到安寧的連續性居家服務,成員包括醫師、護理師、營養師、治療師、社工、個管師、放射師、藥師、行政人員等等。

推動居家急性照護,把阿公從臥床帶到陽光下

因為居家醫療屬全方位的生活醫療,需要各種專業人員加入團隊。員自宅的靈魂人物、家醫科主治醫師郭亭亞眨眨慧黠大眼笑說,從醫後就嚮往當一個小鎮醫師,和病家、社區建立緊密關係,從認識病人那一刻起,照顧直至病程最後。

曾有病患反覆腹瀉、吃藥也好不了,進到病患家中才發現冰箱故障,「我們要幫他做的是修理或換一台冰箱,就不會吃到不新鮮的食物,」她說,如果只是坐在門診很難發現,醫師能做的就是一直開藥。而居家醫療卻是深入病人日常、了解家庭成員和互動,是「看得到生活」的醫療

當初員郭醫院院長郭鐘添找女兒郭亭亞回醫院幫忙時,她便篤定要深耕居家醫療。由於員郭醫院投入心力在急性後期照護(PAC),幫助出院返家的病人銜接復健、照護,盡力回歸生活,也是少數有3種PAC照護模式(包括住院、日照及居家都有提供服務)的醫院,因此郭亭亞和團隊特別整合PAC與居家醫療,提供居家PAC照護,成為員自宅的特色服務之一。

曾有一位80歲阿公多種疾病纏身,在加護病房住院3個月,出院時還留著氣切和鼻胃管,居家護理所轉介時,只規劃接受重度居家醫療,定時更換管路,但團隊成員評估阿公的身體狀況「有潛力」,建議家屬讓他接受「衰弱高齡PAC」,於是展開每週6次、每次30~50分鐘的訪視。

經過持續4週的復健,阿公的氣切和鼻胃管一個個移除,甚至能每天到公園散步30分鐘,逐漸回歸正常生活,「當初若沒有團隊積極介入,阿公很可能只會愈來愈衰弱、終至臥床與病榻為伍,」郭亭亞說。

由於居家醫療的成本相對高昂,員自宅成員常笑稱自己是「憨」或「呆」。「我們常說自己都有點『憨呆』、『憨直』的特質,因為『憨』拆開來看,就是『勇敢的心』,事情來了就做,開心做、無愧於心最重要,」郭亭亞燦笑著這樣詮釋,「有時太聰明反而很多事做不好,不如就維持一點『憨呆、憨呆』。」

員郭醫院居家醫療團隊「員自宅」成員常笑說,他們都帶有「憨呆」的特質,因為有理想、有熱忱,才能在這條路上走得辛苦而快樂。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社區發展部主任盧鴻儒曾是長照居服員,當得知郭亭亞從事居家醫療時相當意外,「怎麼有這麼憨的醫師!」盧鴻儒說,很少人願意做這麼冷門的工作,尤其還是這麼年輕的女醫師,但進一步了解後發現兩人理念契合,因而決定從高雄北上彰化加入員自宅,「工作大半輩子,加入員自宅是最幸福有感的工作。」

居家護理師劉曼君第一份工作在員郭醫院,正好遇上郭亭亞從台大醫院回到彰化,醫院詢問她要不要幫忙,「當時我也憨憨、傻傻就答應了!」她回憶。

家住彰化員林旁的永靖鄉,劉曼君說,跟著郭亭亞到案家訪視才發現,這塊她最熟悉的鄉土住著許多需要他們幫忙的長輩;看著長輩們身體逐漸好轉,還有每一次病家歡喜期待他們的到來,以及離去時的依依不捨和感謝,那份如朋友、家人的情感,是讓她繼續留在團隊的動力。

員自宅團隊的居家醫療急症服務量在全國地區醫院中數一數二。圖為郭亭亞帶著夥伴深入病患家中,為病人抽腹水。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父女攜手讓地區醫院更深入社區,不用「合不合」來衡量

支撐郭亭亞能繼續走下去的關鍵,是她的父親郭鐘添。看著女兒談起居家醫療時眼神熠熠,郭鐘添說,當初找女兒回來幫忙、女兒開條件說要做居家醫療,讓他吃了一驚,不斷告誡這是一條辛苦、不好走的路。但反覆確認再三,索性放手讓年輕人去嘗試。

從一開始的遲疑、觀望,到後來看見女兒和團隊做出成績,郭鐘添臉上藏不住以女兒為傲的自豪。他說,醫院做居家醫療,最常被問起的就是「會合(台語,指划算)嗎?」但他認為,如果凡事都用「合不合」來衡量,恐怕沒有人願意投入這塊領域,「所以還是保持一點『憨』的精神,不要太偏離就好!」他笑說,從事居家醫療愈深入、愈到後期,愈來愈「合」,因為幫助病人獲得的深刻感受與反饋,無形的收穫比實質收益來得豐厚。

郭鐘添認為,地區醫院介於區域醫院和社區之間,因為更貼近民眾,彈性比大醫院來得多一些,更適合肩負起居家醫療的重任,可以更深入走進社區,在民眾有醫療需求時,有醫院、診所之外的選項。

郭亭亞(左)和護理師劉曼君(右)深入彰化鄉村,把醫療帶到病人家中。郭亭亞相信,天公疼憨人,只要走在對的路上、有這群夥伴,就無所畏懼。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現在,郭亭亞在前衝鋒,郭鐘添則是背後最堅實後盾,「光有熱忱還不夠,我的任務是讓制度完善、爭取外界認同和支持,這條路才能走得可長可久,」郭鐘添說。和父親同樣留著堅毅、不怕難、不服輸的血液,或許也是承襲著淳樸小鎮的樂天知命,郭亭亞笑說,常有人問她走在居家醫療路上,跌倒如何站起來?「我都說我可能會一直匍匐前進吧!」

她相信,天公疼憨人,員自宅以成為鄰里的韌性為使命,只要走在對的路上、有這群夥伴,就無所畏懼,「我們不是把別人不會做的事做得很好,而是把別人不想做的事做得很快樂。

延伸閱讀:

挑戰生命禁區!搶救粒線體缺陷,英國重組受精卵產下8名訂製寶寶

「三伏貼」是什麼?三伏貼效果、禁忌和2025三伏天日期解析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留言 277

留言功能已停止提供服務。試試全新的「引用」功能來留下你的想法。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