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設計系USR計畫 帶學生探索植物染與農廢再利用
(觀傳媒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大葉大學設計學系榮獲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獎助,積極展開「大村共創:健康福祉設計融合計畫」,透過跨領域整合設計與社區資源,帶領學生深入田野與工坊,探索植物染工藝與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的多元可能,開拓社區文創產品的創新路徑,為地方注入永續發展的新動能。
大葉大學設計系展開USR計畫,師生深入社區,學習植物染工藝,活用農業廢棄物,為地方文創產品注入新活力。(大葉大學提供)
計畫主持人兼設計學系副主任賴建源老師今(11)日指出,設計不只是美學呈現,更是回應社會需求與環境挑戰的實踐。透過USR平台,學生們有機會走出教室,走入地方,面對土地與人文,結合植物染的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思維,創造具在地特色的文創產品。
此次學生實地參訪「自然色染工坊」與「太平藍染工坊」,兩處工坊皆擁有豐富的染色技術與深厚的文化底蘊。自然色染工坊由湯文君老師主理,她詳盡介紹植物染的科學原理,包括植物中色素的萃取、媒染劑的作用機制,以及染色器材的運用。湯老師也分享以葡萄藤、茶葉梗等農業廢棄物成功染製布料的案例,讓學生們見識到農廢不僅是廢棄物,更是寶貴的天然資源。
大葉大學設計系展開USR計畫,師生深入社區,學習植物染工藝,活用農業廢棄物,為地方文創產品注入新活力。(大葉大學提供)
帶著在貢旗社區田調時採集的植物樣本,學生們與老師展開熱烈討論,評估不同植物的色澤潛力與染色特性,激發對農廢再利用的創意想像。這樣的互動不僅深化學生對植物染工藝的認識,也提升他們在地資源永續應用的敏感度。
隨後,學生們前往太平藍染工坊,接受創辦人葉晉玉的親自指導,體驗從染料準備到毛線染色的完整流程。從調配染料與水的比例、毛線的前處理,到熬煮染液、媒染劑使用,再到重複染色以增強色彩飽和度,每個步驟都需細心掌控。學生們親手操作,將原本潔白的毛線逐漸染成靛藍、茶褐等自然色彩,藉由實作體驗將理論轉化為具體成果,感受傳統工藝的生命力與魅力。
大葉大學設計系展開USR計畫,師生深入社區,學習植物染工藝,活用農業廢棄物,為地方文創產品注入新活力。(大葉大學提供)
賴建源老師表示,透過此一實務導向的學習歷程,學生不僅掌握了植物染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將設計與社區特色結合,將農業廢棄物化身為具市場價值的創意文創商品,進一步推動城鄉永續發展與公共議題的實踐。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