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平均月薪25年新高 薪資兩極化現象嚴重
加薪速度追過通膨,民眾手頭能稍微寬鬆。從主計總處最新薪資統計來看,今(2025)年上半年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7,608元,年增2.99%,創下自2001年以來同期最大增幅,也是近25年來少見的亮眼表現。
除了經常性薪資提升,今年上半年含獎金、加班費等非經常性項目的總薪資,平均為5萬6,511元,年升1.88%,實質總薪資也成長1.52%,站上近4年新高;實質經常性薪資則年增1.04%,幅度為近5年最大。
主計總處分析,這波成長主要受惠於基本工資調升、多數企業加薪,以及物價漲幅相對趨緩,使薪資實質購買力維持上行,意味今年薪資上揚力道已明顯高於通膨壓力,薪資不再被物價侵蝕。
不過,統計數字背後也隱藏結構性問題。今年上半年有高達69.81%的受僱員工薪水低於平均值,比例不僅較去(2024)年同期走揚,也衝上歷年最高。主計總處指出,因極端高薪者拉高平均值,使得多數員工實際收入落在平均以下。回顧近6年,上半年薪資低於平均的人數占比,已從66.75%逐步攀升至69.81%,顯示薪資分布兩極化的現象愈發明顯。
若以中位數衡量,2025上半年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萬8,141元,年增2.81%,幅度低於平均值,凸顯薪資成長的集中效應。以產業別來看,經常性薪資平均數低於整體平均的行業,包括教育業3萬1,323元、住宿及餐飲業3萬5,001元、其他服務業3萬6,573元,美容美髮及用品維修及製造業4萬5,593元,而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則高達5萬6,856元。
相對薪資水準較高的產業,集中在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5萬8,056元、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6萬9,366元、金融及保險業7萬691元。與最低的教育業相比,平均經常性薪資差距高達近4萬元。
部分工時員工因工時短,收入水準與全職員工差距更為明顯。今年6月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僅2萬719元,月減1.16%、年揚3.23%,經常性時薪為214元。加計獎金及加班費後,總薪資平均數為2萬1,345元,提高2%,顯示工時因素對收入影響顯著。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