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川普把台灣出賣給中國 布魯金斯:「六項保證」法案防台淪籌碼
美國總統川普近來在軍售、台灣總統賴清德過境紐約與關稅議題上對台不利。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指出,這顯示台灣越來越像是美中關係中的一枚談判籌碼。若美國眾議院5月提出的對台「六項保證法案」獲得通過,將限制川普在對台軍售與主權議題上向中國讓步。專家認為,在川普政策多變的背景下,該法案或許正是穩定美台關係的關鍵一步。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11日撰寫一篇名為「《對台六項保證法案》:維持現狀,還是開啟新局?」文章。當中指出,台灣長期以來在美國國會獲得民主黨與共和黨跨黨派支持,眾議院與參議院議員在過去多年曾提出數十項法案,旨在協助台灣確保自治、民主和經濟繁榮的地位。光是2025年上半年,眾議院就提出6項名稱中帶有「台灣」的法案,眾參兩院還分別通過決議案,各自表達對「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第26屆)」以及中國「一中原則」與美國「一中政策」被混為一談的有害情況的看法。
然而,最終能通過立法程序並成為法律的涉台法案並不多。從2017年到2023年來看,國會共提出124項涉台法案,僅有5項獲得通過,包括《台灣旅行法》(2018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TAIPEI Act,2020年)、《台灣獎學金法》(Taiwan Fellowship Act,2022 年),以及《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執行法案》(2023 年)。這讓許多長期關注台灣的政策專家,對於新的立法倡議往往抱持懷疑態度。許多涉台提案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內容。
今年5月,眾議院一個跨黨派小組提出了對台「六項保證法案」(Six Assurances Act,H.R. 3452)。對許多台灣觀察人士來說,這只是又一個象徵性動作,不太可能造成什麼傷害,但也不太可能帶來太多好處。
不過,「六項保證法案」或許值得再多看一眼。鑑於美國總統川普政府難以預測,若能讓「六項保證」具有法律效力,或許能在台海局勢緊張之際,幫助穩定美國對台政策。「六項保證法案」將把美國政府在前總統雷根時期對台灣所做的承諾,正式寫入法律。
對台六項保證法案是什麼?
這六項保證要追溯至1982年8月,美國與中國當時簽署了一份《聯合公報》。在這份文件中,美國表示,除其他內容外,「美國不尋求對台灣實行長期軍售政策;對台軍售在質與量上都不會超過美中建交以來近年提供的水平,並打算逐步減少對台軍售,且在一段時間內達成最終解決方案。」
台灣領導人擔心,若失去美國的軍售支持,將無法防衛台灣,等同幫北京打開武統台灣的大門。然而,這並非美國總統雷根的本意。一份內部備忘錄明確指出,「美國願意減少對台軍售,完全是以中國持續承諾和平解決台灣與中國分歧為前提……這兩者的關聯,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永久性原則。」
因此,為了化解台灣領導人的疑慮,白宮要求美國駐台代表轉達六項承諾。。依據《對台六項保證法案》(H.R. 3452)的條文,雷根政府時期提出的「六項保證」內容包括:美國不會設定停止對台軍售的日期、美國不會修改「台灣關係法」的相關規定、美國不會在決定對台軍售前和中國諮商、美國不會在台灣與中國間擔任調人;關於台灣主權,美國不會改變自身立場,這是個須由中國人自己解決的問題,且美國不會迫使台灣與中國談判;美國不會正式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
「六項保證法案」立法將要求白宮在採取上述任何行動前,必須先通知國會。之後,國會將有機會通過「共同否決決議案」,以阻止政府執行該行動。
由於台灣議題的敏感與複雜性、可能引發的意外後果、既有政策數十年來的成功等多種原因,國會介入台灣政策具有風險。50多年來,行政部門傾向謹慎行事,這種作法維持了政策穩定,也有助於維持台海的和平與穩定。在過去的政府中,任何會限制行政部門在重大且可能迅速變化的國際議題上行動空間的立法,都會被視為不明智的做法。然而,現任政府並未表現出對謹慎或穩定的偏好,而在台灣問題上,川普的立場尤其多變且難以預測。
川普政策多變對台不利
雖然在川普任內,美台關係多方面出現緊張。以政治關係來說,台灣總統賴清德今年夏天本來要依照多年慣例,再前往南美洲邦交國途中時,短暫過境美國紐約。但川普政府指示他取消過境紐約的計畫。許多外媒報導,賴清德訪問遭拒,與川普想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有關。
在防務關係方面,白宮近期取消台灣國防部長與五角大廈官員的會晤,並延後軍售相關行動。華盛頓郵報7月29日引述拜登政府前高階國防官員瑞特納(Ely Ratner)的話指出,「這些讓步傳遞出一個危險信號,美國對台政策是可以談判的。這只會引來更多中國的壓力與脅迫。對北京而言,胃口只會越養越大。」
在貿易方面,台灣雖然與美國經過數月談判,但美國仍對台灣商品課徵20%關稅,比日本和南韓的15%還高。總而言之,台灣變得越來越像是美中關係中的一枚談判籌碼,而這正是「六項保證」當初承諾不會發生的情況。
六項保證防台灣成美中談判籌碼
台灣民眾正密切關注這些發展。作為台灣兩大政黨之一的國民黨,已公開質疑美國是否仍是可靠的經濟與安全夥伴。外界擔憂,川普政府可能會為了與北京達成協議,而出賣台灣的利益。
川普本人從未展現出對台灣的原則性承諾,反而對舉行「川習峰會」的熱情日益升高。如果對台「六項保證法案」能夠被謹慎起草並落實,再加上該法案一旦通過所傳達出的強烈國會意志訊號,或許正好是目前美台關係最需要的保障與支撐。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