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大腸鏡幾歲開始做?醫:「2關鍵」判斷 「5大高風險群」及早檢查防腸癌

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0月19日03: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
大腸息肉是日後演變成大腸癌的主要因素,年輕人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同樣可能面臨健康風險,及早發現並切除息肉有助癌症預防。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國健署提供45至74歲民眾,以及40至44歲具大腸癌家族史者,每兩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篩檢結果為陽性,則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但檢查時機只考量年齡嗎?馨蕙馨醫院胃腸肝膽內視鏡中心吳宗勤主任指出,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同時發炎性大腸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以及克隆氏大腸炎逐年增加,提醒民眾並非年紀到了才要警惕,更要看「風險」與「症狀」判斷,當個人健康情況、生活習慣或症狀出現變化時,就應考慮提早檢查。

3案例說明檢查「不只看年齡」 年輕人非百分之百安全!

吳宗勤主任表示,大腸息肉是日後演變成大腸癌的主要因素,及早發現並切除息肉有助癌症預防。雖然年齡與息肉的發生率成正比,但年輕人一旦出現相關症狀,同樣可能面臨健康風險。就有一名27歲男性是長期外食的肉食主義者,在公司健康檢查中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透過大腸鏡檢查發現息肉,也就是說雖然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息肉已經存在並造成出血,可見早期、主動篩檢的重要性。

另有一位有抽菸習慣的32歲男性,受慢性腹瀉困擾,因為太太擔心而就醫,檢查發現息肉和多發性憩室。症狀是身體發出的重要警訊,腹瀉、便秘、排便習慣改變等持續或反覆出現的腸道症狀,就屬於接受大腸鏡檢查的理由,不受年齡限制。不良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如長期外食、高油低纖等是已知風險因素,更應提高警覺。

吳宗勤主任也強調,對已達篩檢年齡的長者,篩檢是常態且必須持續的。一位71歲糖尿病患者,表示自己排便習慣改變,糞便篩檢結果為陽性,確診有息肉。此案例同時具備高齡、慢性病史以及排便習慣具體改變三重風險因素,更凸顯篩檢的急迫和必要性。

幾歲開始接受大腸鏡檢查?不同風險族群建議有別

綜合考量國際指引和臨床經驗,吳宗勤主任指出,對於無特殊家族病史、慢性腸道疾病和任何腸道症狀的一般風險族群,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從45歲開始篩檢。台灣衛福部目前建議45歲以上民眾每兩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若結果陽性則應做大腸鏡進一步確認。因此,吳主任建議民眾在45歲左右就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的篩檢方式。

若屬於以下高風險族群,應在更早的年齡開始檢查,且可能需要更頻繁的追蹤:

  • 一等親有大腸癌病史:應從親人罹癌年齡提早10年開始篩檢。例如父親50歲確診,子女應在40歲開始篩檢。
  • 曾發現腺瘤性息肉:依息肉大小、數量與類型,通常需在1至5年後追蹤,應嚴格遵守醫師建議的追蹤頻率。
  • 患有遺傳性腸道息肉症: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應在青少年時期或更早就開始篩檢。
  • 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例如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確診後8至10年開始,並每年追蹤。
  • 出現警示症狀,立即檢查:包括持續數週的排便習慣改變(例如:突然持續便秘或腹瀉)、糞便帶血(無論鮮紅色或黑色)、不明原因體重減輕、持續腹部不適(腹痛、腹脹、絞痛)、經常感到排便排不乾淨、不明原因的貧血(尤其男性)等。無論年齡如何,一旦出現警示症狀,都應立即就醫,由醫師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查。

【延伸閱讀】

生活規律大腸也會長息肉?家族病史影響大 年輕人也要注意!

「腸阻塞」常被誤認便秘 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醫提醒4大徵兆不可輕忽

加入【健康醫療網】Line@好友,天天關注您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5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06

不是害羞也不是不會社交!內向者分成4種 先搞懂你是哪一型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