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易與感冒混淆,控制不好恐引爆氣喘!專家教3招改造家裡
孩子起床後開始連續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到睡不好,以為是感冒?醫師表示,若反覆發作、一年四季都困擾,可能是過敏性鼻炎所致;若無妥善控制,不只會出現黑眼圈或鼻樑被長期揉捏而有橫紋,甚至增加氣喘發作風險。
過敏性鼻炎與感冒怎麼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徐欣健指出,過敏性鼻炎是兒科門診裡常見的主訴之一,起因於免疫系統對環境中等塵蟎、灰塵、寵物皮屑、花粉等常見物質過度反應,常見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子或眼睛搔癢,以及因長期鼻塞被迫以口呼吸,造成夜間打鼾、睡眠品質下降,進而使白天精神不振、專注力下降。
與感冒合併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酸痛等症狀,1 到 2 週即可痊癒不同,過敏性鼻炎往往季節性或全年反覆出現,且常與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性疾病一起出現,被稱為「過敏三兄弟」,其他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症或睡眠呼吸中斷症也和過敏性鼻炎有關。
過敏原檢測有助管理,環境控制是首要步驟
臨床上會依據病史、症狀診斷,有時也會進行過敏原檢測,包括血液檢驗或皮膚點刺試驗。徐欣健表示,找出過敏原並不只為了「找到兇手」,更是為了針對性地調整生活環境,減少接觸過敏原的機會。
徐欣健表示,環境控制是治療的第一步,建議患者使用防蟎寢具、定期清洗床單、減少毛絨玩具、保持室內通風,並避免菸害與香氛刺激。天氣驟變也會使症狀加劇,需注意保暖以減少冷空氣誘發。
鼻過敏用藥怎麼挑?嚴重者可選免疫治療
當症狀影響生活或學習時,就須考慮使用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抗組織胺,可減輕打噴嚏、流鼻水與搔癢;類固醇鼻噴劑能有效緩解鼻塞,且安全性高,適合持續使用,但血管收縮劑型鼻噴劑僅建議短期使用、不超過一星期,以免造成反彈性鼻塞,加重病情,並產生藥物依賴。
症狀嚴重、藥物控制效果不佳者則可考慮接受免疫治療,透過長期且規律接觸少量過敏原,來訓練免疫系統降低過度反應,徐欣健表示,雖療程需持續數年,但能帶來長期的改善。
徐欣健提醒,家長理解並支持孩子對抗過敏症狀至關重要,若發現孩子長期流鼻水、打噴嚏或鼻塞,應儘早尋求兒科或耳鼻喉科專業評估與治療,與過敏和平共處。
文/周佩怡、圖/Emil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