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拒絕國際調停與柬衝突 總理貝東丹恐下台引爆軍事政變
泰國和柬埔寨5月爭議邊境發生衝突,近日從輕武器交火迅速升級為重砲轟擊。泰國外交部25日表示,泰國已拒絕第三國提出的調停建議,堅持柬埔寨必須先停火,並僅透過雙邊談判解決衝突。同時,這場衝突讓已經被停職的泰國總理貝東丹面臨更加艱難的政治處境。專家指出,若衝突持續惡化,貝東丹可能會被法院裁定免職,也或者泰國軍方會發動軍事政變。
泰柬邊境爭端大多源於法國20世紀初與當時舊國名為暹羅(Siam)的泰國,簽訂法暹條約(Franco-Siamese Treaty)時所繪製一張劃分邊境的地圖,但泰柬對地圖的理解存在分歧。兩國對長達約800公里的邊界爭議已持續數十年。今年,泰國和柬埔寨於5月28日在邊境爭議區域發生衝突,之後便不斷交火,情勢越演越烈。雙方於24日爆發10多年來最激烈的邊境衝突,泰國指控柬埔寨出動BM-21火箭系統進行猛烈轟炸,而泰軍也出動F-16戰機應對這場衝突,泰國至今已有16人喪生。
路透社報導,泰國外交部發言人尼孔德(Nikorndej Balankura)告訴路透社,美國、中國以及現任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東協)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均已表示願意協助促成對話,但泰國希望以雙邊方式解決衝突,「我認為我們目前還不需要第三國來調解。」他說,「我們堅持雙邊機制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這是一場兩國之間的對抗。」他表示,柬方必須先停止在邊境的暴力行動。尼孔德表示,「如果東協這個大家庭願意協助雙方回到建設性的雙邊談判,我們也樂於接受。」並補充,「我們的大門仍然敞開。」
柬埔寨政府尚未對此置評。不過,柬埔寨總理洪馬內(Hun Manet)24日致函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要求召開會議討論此事,並譴責泰國進行「無端且預謀的軍事侵略行動」。聯合國安理會表示,將於25日召開閉門會議討論此事。
泰國民族主義升溫 總理貝東丹政治地位搖搖欲墜
與此同時,彭博報導,這場泰柬邊境衝突也加劇泰國民族主義情緒,近期泰國社群平台X與臉書上,「支持泰國陸軍」與「支持空軍」等標籤也迅速竄紅。而泰國總理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此前已因處理泰柬邊境爭端時態度親柬遭停職調查,如今這起事件讓她的政治地位更搖搖欲墜。導火線是她於6月15日與柬埔寨前領導人洪森(Hun Sen)的通話錄音外洩。貝東丹在通話中稱洪森為「叔叔」,並批評泰國軍方的強勢作風,表現出對柬埔寨的同情。她還表示「如果你想要什麼就告訴我,我會處理」。此番言論涉嫌違反泰國憲法中的道德標準,憲法法院因此決定暫時停職她的總理職務。
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分析師孟福德(Peter Mumford)表示,「日益升高的軍事緊張情勢,更加強化外界對憲法法院最終將裁定貝東丹被免職的預期。」他補充,「如果泰國今年底或明年提前舉行大選,保守派政黨將希望藉由民族主義情緒掀起支持浪潮,而民粹色彩濃厚的執政黨為泰黨(Pheu Thai)恐怕會陷入劣勢。」
邊境衝突助長軍方聲勢 泰國再陷政變陰影
為泰黨主導的執政聯盟在上個月因其中一個關鍵政黨脫離聯盟後,便一直處在岌岌可危的邊緣。抗議領袖柴蒙功(Pichit Chaimongkol)24日在一場記者會上表示,「隨著這屆政府繼續執政,已嚴重損害和危及國家安全等各個方面,包括國家榮譽、國家利益和公共資產,導致人民完全喪失信任,社會秩序也陷入混亂。」
烏汶府大學(Ubon Ratchathani University)政治學院院長提提蓬(Titipol Phakdeewanich)表示,政府對柬埔寨議題的應對方式,讓軍方在泰國政壇獲得更多正當性與支持,「為泰黨無法有效領導政府,反而讓軍方的聲望上升。」歐亞集團孟福德表示,「這場邊境衝突將強化保守派的聲勢,並引發外界猜測,認為這場衝突加上國內政治發展,可能會爆發軍事政變,雖然目前還看不出有這樣的跡象。」他補充,「但如果安全與政治局勢持續惡化,發生政變的可能性就會上升。」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