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急診醫護雪崩式流失?逾萬人投票:改善待遇最關鍵
新冠疫情再起,急診壓力持續升溫,但急診醫療人力卻雪崩式流失,讓醫界憂心本月底可能出現的疫情高峰將面臨「人力斷炊」。根據台灣急診醫學會統計,今年至今已有66名急診醫師離職,不只急診,其它科別也頻傳人手吃緊。面對長期過勞與薪資待遇落差,衛福部健保署和財政部賦稅署昨(6/11)召集醫界討論,為兼顧勞動條件與工作性質,未來醫院醫師將享有「加班費免稅」,預計明年上路。
目前健保署已於5月起投入42億元提高給付,並強調必須搭配醫院為醫護人員調薪才會發放,但外界普遍關注,這樣的配套是否足夠、又能否真正反映到基層薪資?眼前最迫切的問題是:要怎麼做,才能有效改善急診人力流失?LINE TODAY開放網友投票與討論,邀請你一起思考解方。
LINE TODAY在首頁進行「要改善急診醫護人力流失,最關鍵、最有效的做法是?」網路投票,截至6月12日中午12時有超過3.3萬名網友參與,有38.17%的網友認為「應調整薪資與夜班加給,補足人力誘因」,34.98%的網友則表示「應訂立護病比上限,減少過勞與輪班壓力」,另外有12.76%的網友覺得「推動家庭醫師制度,分流非急迫病患」有幫助。
多數網友認為做法應同步並行,網友アオウミガメ。留言:「以上都要,不會是只有單一因素,每個因素環環相扣!」獲得最多認同關注。網友Minamihsu(許碧芬):「我覺得以上皆需,醫院急診真的太像菜市場了,反而沒有醫療品質,病人無法即時照顧外,醫護人員更是疲於奔命,這是一種惡性循環,一定要全面檢討,一次就定位,不然光說不練,一點意義都沒有!做再多調查也沒用!」其他網友也指出,「短期應該以薪資誘因為主,長期則需改善整體健保結構。但方法很多,主要是主政者是否願意去改變,如果不願意那也是沒用。」
另外,部分網友提出,「人員的不足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有的時候給再多錢也彌補不了過勞的疲憊,更何況是人命攸關的急診部門!無形的壓力是一直持續的,人員的不足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加強宣導對醫護人員的尊重也非常重要」、「請先徹底改革健保這個神奇的制度,把高價的醫療行為捆綁成社會福利+選票綁樁,民眾輕易就可以用低價接觸醫療,久而久之不把自己的健康當作是自己責任,外表看似台灣醫療no 1,實則早已千瘡百孔。」
LINE TODAY 「要改善急診醫護人力流失,最關鍵、最有效的做法是?」投票活動已結束。最終投票結果與更多網友意見也歡迎上投票頁面查看。想表達個人看法與觀點,想與不同人參與主題討論,歡迎上LINE TODAY焦點,每日一投讓你重要議題不缺席,暢通同溫異溫層。你的一票就是啟動對話的開始。
生活話題:與AI共處的未來
顯示全部
留言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