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多發性硬化症治療不能只靠藥物!醫提醒:定期抽血監測淋巴球,才能守住免疫防線

今健康

發布於 06月04日19:00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自體免疫疾病,治療以免疫調節或免疫抑制為主,可有效降低復發次數與延緩神經功能惡化。醫師提醒:多發性硬化症治療絕非「吃藥就好」,病友在服用免疫抑制劑的過程中,需搭配定期抽血檢查,監測白血球與淋巴球數值,才能守住免疫防線,避免因免疫力過低而發生嚴重感染或併發症。

不同藥物副作用不一 定期抽血才能避免潛在風險

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 蔡乃文醫師指出,多發性硬化症的免疫調節治療(Disease-modifying therapy, DMT)選擇多元,每種藥物的副作用機轉和風險也不太一樣,像是常見的白血球或淋巴球數值降低、肝功能指數上升、感染風險變高等,都是會特別留意的狀況。為了確保用藥安全,醫師通常會建議定期抽血追蹤,看看有沒有這些變化。

有些藥物,比如S1P調節劑(S1P modulator),會讓淋巴球暫時待在淋巴結裡,導致血液中淋巴球變少,這類病友就得特別注意。淋巴球低下分為四級,如果達到第三級或第四級,通常就會考慮換藥;不過如果只是輕微的一級或二級,可以繼續觀察,不用急著停藥或更換,抽血頻率也會因病況而異,初期可能每月抽一次,之後穩定下來的話可以拉長到三到六個月一次,因為淋巴球低下病友自己是感覺不到的,所以定期抽血其實很重要,是預防復發的關鍵。

如果是害怕打針、回診也覺得麻煩的病友,蔡醫師也提到現在有些新型的口服藥物,給藥頻率很低,使用上更方便,對於不想天天吃藥、也希望減少回診次數的人來說,這會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小提醒,這類藥目前屬於健保第二線用藥,也就是要在一線藥沒效的情況下才能申請,否則需自費使用。

另外,在治療過程中也要留意感染風險,像是最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少數人會出現帶狀皰疹或皮膚感染,雖然這些大多是輕微的,只要及早發現、配合治療就能控制,但如果有發燒、頻尿等狀況,還是要盡快就醫,別拖延喔!

免疫抑制治療需長期配合 抽血與接種疫苗不可少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 孫苑庭醫師指出,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多需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而在治療過程中,定期抽血與疫苗接種同樣不可忽視。孫苑庭醫師說明,並非所有藥物都會導致淋巴球低下,因此需依藥物特性與病人狀況進行監測,最基本的是定期檢查白血球與淋巴球數值,觀察是否出現異常變化或病毒感染的跡象,有些免疫抑制劑可能影響肝功能,或導致潛在的病毒活化風險,因此在啟動治療前,需要先確認患者是否為B型或C型肝炎帶原,若有則會安排後續追蹤與處置,以減少風險發生。

多發性硬化症治療多數情況需長期甚至終生配合,只有在出現明顯副作用、不耐受或療效不足時,才會考慮調整藥物,因此治療初期的醫病溝通共享決策格外重要,孫苑庭醫師進一步分享,門診中多為年輕患者,若在治療開始前就清楚說明抽血的目的與頻率,病人通常能良好配合,雖然回診頻率可能為三個月一次,但抽血間隔可能更長,例如半年或一年一次,若能讓病人理解抽血的實質意義,有助提升配合度,也能早期發現潛在問題。

除了抽血監測,孫苑庭醫師強調疫苗接種的重要性,部分病人在治療前可能已感染或帶原如帶狀皰疹、B型肝炎或C型肝炎等病毒,應先完成評估與必要處理,降低治療過程中發生併發症的機率。醫師建議,包括子宮頸癌疫苗、流感疫苗與帶狀皰疹疫苗等,若能在治療前完成接種,可提升整體防護力,避免日後治療中途補打、效果受限。

小心看不見的變化 定期抽血追蹤是多發性硬化症照護的一部分

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用藥期間的身體變化不一定看得見,像是淋巴球或白血球的低下,往往只能透過抽血才能及早發現。醫師提醒,抽血不是例行公事,而是用來確認治療是否安全且可以持續下去的重要依據,並且搭配完整的疫苗接踵規劃與感染風險監測,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才能更安心,也更有信心走得長久。

《延伸閱讀》

.免疫系統叛變恐釀肺纖維化! 防範內憂外患應做「這檢查」

.半夜睡到痛醒?反覆背痛、關節痛當心是僵直性脊椎炎!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健康指南:防癌行動GO

建立正確的觀念,了解如何預防及治療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小便的瞬間「碰」一聲…他的膀胱竟破裂了 手術見已嚴重纖維化!醫揭行為原因

鏡週刊
02

男子長期飲酒 小便突感腹部劇痛竟是膀胱破了

中央通訊社
03

70歲男回春「細胞年齡僅55歲」 7習慣幫大忙!

中天電視台
04

35歲女胃痛拖半年才就醫!醫一看搖頭:全都擴散了

中天電視台
05

薑還是老的辣!62歲媽媽快速瘦下18公斤 「只靠5招」驚掉網友下巴

中天電視台
06

「臉上3條紋路」恐是心臟病警訊!耳垂出現皺摺注意 1圖自測風險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