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國會職權修法釋憲案:總統國情報告、立法院聽證權都有規定為何還可能違憲?學者解析幾大憲法原則

關鍵評論網

更新於 2024年08月06日08:57 • 發布於 2024年08月06日08:36 • 李秉芳

憲法法庭7月19日裁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有關「聽取國情報告」、「聽取報告及質詢」、「人事同意權行使」、「調查權行使」、「聽證會舉行」及刑法「藐視國會罪」等,當中只要有涉及罰款或強制性的規範,都暫時停止適用。憲法法庭將在明(6)日進行言詞辯論,雙方將聚焦在此次國會職權修法的幾個爭點上攻防。

大法官在暫時處分的裁定書中,提出多項疑慮,指立法院企圖透國修法強化國會職權時,可能缺乏充分的《憲法》原則作為支持基礎,這也可能是日後判決的論述基礎,這些疑慮都有待明日雙方辯論時進一步闡明。熟悉憲法政治的中研院法律研究員蘇彥圖一一解析大法官提及的幾個「憲政原則」的涵義為何。

憲法法庭的疑慮:憲政中的「政治責任」應該有法律後果嗎?

大法官認為,《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25條的聽取報告與質詢部分,立法院把質詢權的「憲法責任政治」規定,轉換為行政官員應對立委履行各種具體法律上「義務規定」,並以罰緩作為強制手段,有違反「憲法責任政治原則」的疑慮。

所謂的責任政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內涵,所謂「有權必有責」,且權責相當。被賦予權力者,應對其行使權力所導致的結果負政治責任。

國家權力無論行政權或立法權,均應就其行為負擔政治責任。在民主憲政國家,因人民對於國家權力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同意權,國家權力應直接或間接對人民負責。

蘇彥圖說明,責任政治是內閣制國家的一種憲政概念,是「政治問責」的機制,民主國家的議會多以質詢、法案和預算的審查議決、彈劾以及不信任投票等,讓執政政府負起政治責任。以質詢為例,就是當行政機關在接受國會監督質詢時,有義務回答立委的提問,而且如果回答得不好,可能會被批評、會失去政治支持、會被要求下台、會因此被國會以杯葛手段如凍結預算等,這些就是追究政治責任。

不過現在大法官認為,修法讓這個「政治責任」在制度上轉換為「法律責任」,也就是當行政機關沒好好回應質詢時,會有法律後果,而這點可能會有違憲的疑慮,因為憲政概念中,質詢屬於政治責任而非法律責任的範疇。

蘇彥圖舉例,立委有「言論免責權」,也就立委們在合理範圍內的質詢、發言等,可以免於刑事追訴以及民事賠償等法律責任,但仍具有行政責任(例如違反議會的規則)和政治責任(可能因此遭到罷免或是輿論批評)。

像英國的國會議員也同時是行政部會的首長,他們在國會中的發言都具「言論免責權」,所以基本上都是政治上的攻防、政治責任的追究,但是不會因為質詢時未能好好回答,就有司法權介入、追訴法律後果的問題。

憲法本來就賦予立法院邀請「相關人士」備詢,聽證權為何可能違憲?

暫時處分的裁定中,大法官也表達疑慮的,就是當立法院要行使調查權、聽證權時,有可能會相關人士繳交資料、文件,或是到立法院接受調查,這個相關人士有可能是行政部會的官員、公務員,也可能是某家企業廠商,或可能是掌握某些關鍵資料的個人。

假如這個人不願意去立法院接受調查或是拒絕繳交資料給立委們,且無正當理由,他會因此違法而受到制裁。

大法官認為,雖然《憲法》第67條第2項規定,各種委員會得邀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係人員到會備詢,但是現在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法,似乎超越了其規範的意涵。

蘇彥圖解釋,其實從法規中可以發現,原本立法院就可以舉辦公聽會,公聽會也允許立委邀請相關人士到立法院表達意見、提供資料等,法源依據就是《憲法》第67條第2項,但公聽會並沒有強制參加、參加者也不會因為公聽會上的表現遭到任何處罰。現在大法官有疑慮的是,憲法是否允許這個來自立法院的「邀請」具有強制力?

這些相關人士是否必須接受立委們的「備詢」,否則可能就會有法律後果?這些是憲法條文中並沒有說明的,而現在的法條可能已超出的憲法法條的意涵。

蘇彥圖說,《憲法》第67條第2項屬於「授權規範」,核心是國會議員的「資訊權」,因為國會要監督行政必須取得足夠且正確的資訊,所以憲法賦予國會擁有一定的權力去透過各種方式取得資訊,包括聽證權和調查權都是。

但現在因為修法中加諸了強制力和法律後果,因此大法官懷疑,這可能已經超出憲法本身賦予的權力範疇,才會暫時凍結法案。

蘇彥圖分析,這一波國會改革修法,可以看到立法院希望參考美國的制度,強化權力,像是美國國會也曾請臉書創辦人參加聽證會接受調查,另外川普的幕僚也曾因為不理會國會調查的要求,因此遭到追訴法律責任。

但這不表示美國就比較不重視個人的基本權如名譽權、隱私權、營業秘密等,而是因為美國在制度設計上有更完整的發動制度。

總統國情報告不是憲法義務嗎?問題在「即時依序回答」

另外針對修法後,總統到立法院國情報告,立委於總統國情報告完畢後,得就報告不明瞭處,提出口頭或書面問題,總統應依序即時回答。憲法法庭認為,條文可能引發憲政疑義與衝突,讓民主憲政運作公益遭受難以回復的重大損害。

雖然藍白陣營多次強調,國情報告本來就是憲法有寫明的,不過法學名師廖震指出,國情報告的法源基礎是來自於《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第3項 ,明定立法院在每年會期間,立委「得」聽取總統的國情報告。

廖震認為這是一個彈性的規定,也就是立法院有這樣的權利,而總統有選擇是否要到國會報告的考量,因此國情報告是權衡而非義務。

現在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15條之1,明定立法院於每年集會時邀請總統至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總統於每年2月1日前向立法院送交國情報告書,並於3月1日前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

除了報告外,15條之4也規定,立法委員於總統國情報告完畢後,得就報告不明瞭處,提出口頭或書面問題。在這樣的規定上,因為原本的法源並沒有明說,可能就會有違憲的疑慮。

蘇彥圖也說明,還未修法前立法院本來就可以邀請總統做國情報告,現在立院修法、執政黨聲請釋憲後,這條法律也沒有被暫時處分凍結,所以憲法法庭才會說,就算暫時凍結,還是可以維護總統至立法院為國情報告,立法院聽取總統國情報告的憲法義務。

有疑慮的是15條之4的即時問答,立法院希望有更強的力量來讓總統對施政負責而非只是報告,而且要變得常態化,他也認為並非壞事,因為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政策溝通平台,至於要如何邀請、如何報告這些執行方式是否合憲、人民是否接受,還需要很多討論。

蘇彥圖表示,《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範的不只是國會內部,而是立法權要如何與其他憲政權力機關互動。

這也是大法官在暫時處分裁定當中多次提到,現在的法條可能會違反「憲法權力分立原則」,指的就是在行政院、立法院、監察院、考試院、司法院這些憲法機關的權限與功能分配,以及這幾個機關在行使憲法職權時彼此間的競合關係。

更多「國會職權修法釋憲案」相關:

點擊加入關鍵評論網LINE官方帳號,接收更多當週重大新聞焦點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新北重大工安意外!工人搭鷹架墜落11樓、螺旋鑽頭重壓 2人宣告不治

CTWANT
02

新莊驚悚箱屍命案!居民透露「7/24在橋下就看見」疑被移動至水溝

台視
03

新莊驚傳箱屍命案! 行李箱藏男屍棄水溝

鏡新聞
04

「少林寺方丈情婦」瘋傳《不熙娣》班底女星 本人怒發聲喊告

太報
05

新北連傳工安意外!搭鷹架11樓墜樓、被鑽頭重壓 2工人宣告不治

EBC 東森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13

抗中保台掩飾貪腐救綠共
2024年08月07日00:12
文揚謝
『要求立法權為總統而退讓,甚至司法為行政權圍事壓縮立法權,本身就是反民主之舉,當然,大法官可能不做此想,因為威權時代的大法官就是如此,感慨的是,從威權到民主,司法始終為政治(權力者)服務』,所以不管誰執政總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真是……
2024年08月09日02:13
시닝
若是將政治責任掛上司法責任 這不是國會調查應有的權限 古今中外也就共產黨文革做了一次而已
2024年08月07日18:05
frank chen
這些大法官是冥盡黨此詐騙集團專屬御用象皮圖章,哈哈哈哈哈
2024年08月08日08:07
楊民興
前朝政府的案子罄竹難書,抖出來難看
2024年08月08日03:25

顯示全部

最新消息

挺過大罷免!羅智強眼睛緊急開刀:可惡又缺德的賴清德 現況曝光

TVBS

與國際青年對話 蔣萬安:台北是世界的朋友

NOWnews 今日新聞

花蓮議員喊話「每人普發現金5萬」 網狂讚封傅崐萁「富爸爸」

自由電子報

王義川稱台中人愛錢 白營議員酸綠素質差 綠營議員質疑盧雙重標準

自由電子報

怕基層搞混投錯票!許淑華籲823公投罷免都投「不同意」 他酸:為了反罷免打臉白營

新頭殼

中市新住民二代論壇 聚焦文化融合與職涯

NOWnews 今日新聞

看衰國民黨!曹興誠:藉中共擴權沒有好下場

NOWnews 今日新聞

川普拒賴清德過境美國?徐巧芯揭2大關鍵

NOWnews 今日新聞

前遠航MD-82客機8/5二度拍賣 底價360萬元

TVBS

「2026新北市長」最好人選是黃國昌?侯友宜這句話耐人尋味

TVBS

被林濁水嗆疑神疑鬼!沈伯洋:不用求證?

NOWnews 今日新聞

台灣承諾以色列屯墾區醫療建設 外交部:未涉及國際紅線禁令

自由電子報

嘉義淹水災民哭訴 盼政府幫幫忙(圖)

中央通訊社

卓榮泰嘉義勘災 強調治水工法與工期最重要(圖)

中央通訊社

行政院政委陳金德視察淹水災情

新頭殼

埔心羅厝天主堂原教室修復完工 展出珍貴文物

中央通訊社

卓榮泰南下嘉義勘災 郭智輝、陳金德陪同(圖)

中央通訊社

新莊箱屍案相驗結果曝!無致命傷勢將進行解剖

EBC 東森新聞

卓榮泰嘉義勘災 聽取災民心聲(圖)

中央通訊社

「丹娜絲重建特別條例」仍待協商 朱立倫向綠喊話:放下權力傲慢

新頭殼

改善交通! 新竹市府8月啟動新道安政策上路

NOWnews 今日新聞

驚悚!新莊巷弄水溝現箱屍 高大成推斷:丟屍者盼儘早被發現

民視新聞網

卓榮泰嘉義勘災 翁章梁說明淹水情形(圖)

中央通訊社

災後復原 嘉義縣衛生局籲注意清消及飲食安全

中廣新聞網

卓榮泰朴子關心排水整治 強調治水工法工期最重要

中央通訊社

遭許智傑控妨害名譽 黃國昌北檢出庭(圖)

中央通訊社

台師大女足案各研究單位急切割 國科會怒了:撇清關係就是騙補助

新頭殼

2026地方選舉藍白合?戴錫欽曝北市布局

自由電子報

被控誹謗許智傑出庭 黃國昌嗆「許敢做不敢當、北檢沒下限」

自由電子報

2度遭蜂螫曝光!李來希:腫到人臉辨識失敗

NOWnews 今日新聞

拉抬823聲勢!罷團8/2舉辦「捍衛台灣、深耕民主」中台灣接棒活動

新頭殼

大罷免對台灣傳播產業整體的影響

鏡新聞

公共工程金質獎8/1起報名 得獎享保證金減收等優惠

中央通訊社

誤傷民眾!新竹市府收編浪浪「棕棕」 送回動保所已4年「還在等下一個家」

太報

林口工安意外!工人卸貨遭「大型螺旋鑽頭」重壓 送醫不治

太報

男警「偷拍性愛影像」外流販售遭訴 任職分局發聲

新頭殼

調查局新任副局長出爐 辦幽靈連署有功破格陞任

上報

告錯人...愛車颱風夜遭砸怒告幼兒園吞敗 藍底白字碎片成關鍵

太報

遊日月潭搭電動船 出示船票享租車用餐住宿優惠(圖)

中央通訊社

許淑華保立委喊罷免、核三公投「都不同意」 小草怒灌爆臉書:過河拆橋

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