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擬啟用通訊系統示警 災害應變結合新科技
(中央社記者吳昇鴻、實習記者吳秉勵新加坡20日專電)新加坡將逐步採用「通訊廣播系統」,一旦發生災害,受影響的民眾可以即時在手機上收到警示訊息,並獲得明確的應變指引。
聯合早報等媒體報導,新加坡律政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今天在第10屆東協(ASEAN)災難管理戰略政策研討會上致詞指出,為了更快速、更精準地發布災害預警,新加坡民防部隊正與電信業者合作,規劃自明年起啟用「區域廣播系統」,在緊急狀況下直接向受影響地區的民眾推送手機警報。
目前若發生火災、天災等緊急事件,新加坡當局會以MHAalert為發送者名稱,向特定區域的民眾單向發送簡訊。新的「細胞通訊廣播系統」(Cell Broadcast System)類似於紐西蘭、日本等國已使用的緊急手機警報,不需依賴簡訊系統,而是透過基地台發送專用訊號,直接在受影響的手機螢幕上跳出警示。
唐振輝重申科技與創新對災害應變的重要性,並舉例新加坡今年在緬甸地震救援中,部署了俗稱「機械蟑螂」裝置協助深入廢墟搜救。
報導指出,人工智慧技術能提升災害預警系統的速度與精準度。例如菲律賓的人工智慧氣象預測系統,能將預測精細到社區層級,讓居民有更多時間做好準備。東協持續面對自然災害風險,已逐步擴大災害管理的能力。
唐振輝表示,自然災害一直是東協面臨的風險,而氣候變遷更讓災害規模、影響與發生頻率不斷加劇。先前熱帶氣旋在寮國與菲律賓登陸造成基礎建設與農地毀損,許多人被迫流離失所,生計嚴重受創。
他指出,東協在災害管理方面能力提升部分,包括「緊急應對與評估小組」(ASEAN-ERAT)成員人數,從2021年的322人增加到今年的457人;一體適用的方式不足以應對東協各國的多元情況,因此,緊急應對與評估小組已針對各國狀況來調整,做到因地制宜。(編輯:張芷瑄)1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