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槽若強震 日本估52萬人提前撤離
[NOWnews今日新聞] 日本政府首次針對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中,警戒級別最高的「巨大地震警戒」時,應實施「事前撤離的居民人數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全日本共有超過52萬居民被要求進行為期一週的預防性撤離,其中高齡者與身心障礙等需要特別照護的弱勢群體,佔總數一半以上。
海嘯數分鐘內就抵達
根據讀賣新聞、時事通訊等日媒報導,專家指出,南海海槽地震發生後,部分地區可能會在短短數分鐘內迎來海嘯,為了避免居民來不及避難,日本政府要求各市町村將可能受影響的區域劃定為「事前撤離對象地區」,並且分為「所有居民」與高齡、弱勢群體等行動不便、需要特別照顧的「需特別關懷對象(要配慮者)」。一旦發佈「巨大地震警戒」警報,所有對象居民都將被要求進行為期一週的事前撤離。
鑒於去年8月8日宮崎外海的日向灘發生地震後,政府首次發佈了「注意」級別的臨時情報。日本政府在今年6月至8月間,針對截至5月時被列為「南海海槽地震防災對策推進區域」的29個都府縣、707個市町村,進行了事前撤離指定狀況的調查。
延伸閱讀:南海海槽地震2030年代發生?恐引爆富士山 專家:將退回江戶時代
撤離總人數逾52萬人
調查結果顯示,千葉至鹿兒島之間共有16個都縣的130個市町村已完成指定,撤離對象總人數超過52萬人。其中,「所有居民」為約24萬5600人,「需特別關懷對象」則為約27萬4800人。
若按都縣區分,高知縣人數最多,光是指定區域內的避難對象就達9萬2100人;其次是宮崎縣7萬9900人、靜岡縣7萬200人。
讀賣新聞對地方政府的採訪發現,部分自治體也將土石流警戒區域和抗震能力不足的住宅納入撤離對象,甚至將海平面以下的「海平面零公尺地帶」也列入考量。然而,地方政府也面臨「避難所不足」、「高齡者避難困難」等挑戰。
今年7月,日本政府修訂了南海海槽地震的《防災對策推進基本計畫》,要求各地方政府在其防災計畫中明確記載事前撤離的方針與方法。8月,政府也更新了臨時情報的指導方針,將「海平面零公尺地帶」納入事前撤離的評估範圍。這意味著未來撤離對象地區和人數可能還會增加。
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教授矢守克也指出,「日本政府不應只停留在掌握人數,更需加強對地方政府的支援體系,例如補助事前撤離的相關經費,以確保行動能順利進行。」
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
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是指當南海海槽沿岸的預測震源區域發生大規模地震的可能性提高時,所發佈的警報。分為兩個等級:發生可能性比平時高出數倍的「巨大地震注意」及發生可能性比平時高出約100倍的「巨大地震警戒」。
延伸閱讀:日本宮崎6.9強震!震央又在日向灘 「南海海槽地震」是什麼?
即時警訊、及早準備
環境、防災記者關口威人提到,最近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外海發生的地震,先是7月20日發生了規模7的地震,10天後又發生了規模8.8的強震。南海海槽臨時情報的機制,就是當某處發生像7月20日那樣的地震時,就會向其他區域發出警報,呼籲居民為接下來的地震做好準備。若為規模7,發佈「注意」;若為規模8,則發佈「警戒」,並要求指定地區的居民進行一週的事前撤離。
關口威人強調,正如堪察加半島的案例所示,地震不一定會連續發生,也不保證會在一個禮拜內發生。最重要的是,各區域和家庭都應事先討論並設想各種可能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