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引發盟國「疑美論」 刺激日韓重新考慮發展核武
路透社今天(20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公開譴責美國的歐洲盟友並向俄羅斯傾斜,使歐洲「覺醒」,意識到不能再重度仰賴美國,必須為自己的安全承擔更多責任。日本前副防衛大臣松川琉依(Rui Matsukawa)意識到,這一點也適用於日本。
日本目前駐有全球最大的海外美軍部隊。松川琉依身為執政黨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LDP)具影響力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council)成員,她表示:「你不能將美國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
松川琉依與多位資深日本議員現在開始思考,在這個唯一受過原子彈攻擊的國家中無法想像的事情:亦即在擁有核武的鄰國中國、北韓和俄羅斯環繞下,日本可能也必須部署這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她在其東京辦公室中接受採訪時表示:「川普如此難以預測,這或許是他的優勢,但我認為我們必須時刻考慮B計畫。」她補充說:「B計畫也許是先獨立,然後再發展核武。」這提出了日本減少對美國安全保障依賴的可能性。
川普衝擊也在日本的鄰國南韓引發迴響。南韓目前和日本一樣,受到美國核子傘的保護。民調顯示,多達75%的南韓民眾現在支持國家自主研發核武。
6月時中左翼總統李在明(Lee Jae Myung)的當選,已經抑制了首爾一些較為公開的核武言論。但即使是在他的「共同民主黨」內,(Democratic Party),也有一些人士越來越意識到,萬一美國的安全承諾未能兌現,南韓將需要「核武潛能」(nuclear latency),也就是擁有快速打造可使用核武庫的手段。
日本國內對自主研發核武的支持度較低。以松川琉依為例,她強調,美國仍為日本重要的盟友,東京需要說服川普政府,保衛日本並威懾台灣危機的發生,符合美國的利益。
不過對十多位日本國會議員、政府官員和前軍事高層人物的訪談顯示,日本越來越多人願意鬆綁該國長達數十年的承諾。日本1967年承諾不在其領土上生產、擁有或引進核子武器,這被稱為「非核三原則」(Three Non-Nuclear Principles)。
民調顯示,日本民間也有更多人準備好重新思考該國核武立場。生於廣島的高橋辰明(Tatsuaki Takahashi,音譯),其祖父是廣島原爆的倖存者。他告訴路透社,隨著過去的悲劇逐漸遠去,人們對這個議題的看法也正在改變。
日本和南韓是美國數十年來在太平洋地區保持主導地位的關鍵支柱,而這兩國態度的轉變,是出於美國盟友對華盛頓對其安全承諾的信心日益喪失,尤其是對美國是否會在發生衝突時向其提供援助的懷疑。
對日本和南韓國會議員與官員的訪談顯示,川普以「美國優先」的競選綱領當選,加上他對美國傳統盟友的蔑視,加劇了這些擔憂。川普對美國繼續支持北約的質疑,對日本、南韓和澳洲徵收關稅,還有將加拿大併入美國的言論,都使許多美國的長期盟友感到不安。
白宮並未回應置評請求,但川普政府一位高級官員向路透社表示,對日本和南韓的「美國政策沒有改變」。川普和其高階國安助理一再強調他們對亞洲盟友的承諾。
日本外務省表示,政府認為川普政府對兩國同盟的承諾「堅定不移」。防衛省表示,日本「完全相信美國會使用包括核武力量在內的所有能力,來履行其義務承諾」。
南韓外交部表示,該國與美國數十年的同盟關係仍是「我們外交的基石,並在維護朝鮮半島(Korean Peninsula)和平穩定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中國國防部表示,反對「任何炒作所謂『中國核威脅』,抹黑中國,蓄意誤導國際社會的行為」。該部門補充說,中國將持續堅守「不首先使用政策」(no-first-use policy),也就是「不對非核武國家或無核武區(nuclear-weapon-free zones)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編輯:宋皖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