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南海海槽強震 日政府規定若發布警報逾52萬人須提前1周避難
因應日本未來可能發生的南海海槽大地震,日本內閣府20日公布相關調查結果,未來若是日本氣象廳發布「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地方政府必須要求居民提前一周進行避難,超過52萬人被列在避難地區。
綜合高知新聞與讀賣新聞報導,當氣象廳偵測到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徵兆時,會先發布警報「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南海トラフ地震臨時情報),居民需提前一周進行疏散。內閣府自今年6月起,針對被指定為「南海海槽大地震防災對策推動地區」的723個市町村進行調查,其中130個市町村的事前避難區域已劃分完畢。中央政府將根據調查結果,向地方政府提供建議和支援,以確保提前避難能夠順利進行。
南海海槽大地震發生後,海嘯可能會在幾分鐘內抵達,因此,中央政府要求各市町村將可能無法及時疏散的區域指定為「事前避難對象地區」。事前避難對象地區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針對所有居民,另一種是針對高齡者等需要特別照顧的人士。
南海海槽地震警報發布時的避難概念圖。(取自日本內閣府)
海嘯警報轉為注意報時的避難概念圖。(取自日本內閣府)
南海海槽地震臨時情報分為兩種,一種是發生機率為平時數倍機率的「巨大地震注意」,與發生機率為平時百倍機率的「巨大地震警戒」。
內閣府指定的130個市町村的避難人數超過52萬人,其中高齡者等行動不便的居民為27萬4,800人。以縣別來看,最多的是高知縣(9萬2,100人),其次是宮崎縣(7萬9,900人)與靜岡縣(7萬200人)。
讀賣新聞採訪發現,部分地方政府將土石流災害警戒區或耐震不足的住宅列為事前避難區域,也有地方政府將標高低於海平面的「海拔零公尺地帶」(海抜ゼロメートル地帯)列為事前避難區域。此外也有地方政府提出「避難處不足」與「高齡者避難」等問題。
日本中央政府在7月修訂的《南海海槽地震防災對策推動基本計劃》中,要求各地方政府明確記載事前避難的對策與方法。8月又修訂了地震臨時情報指南,將「海拔零公尺地帶」納入事前避難的研議對象,因此避難地區與居民的範圍可能還會進一步增加。
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教授矢守克也(防災心理學)指出:「政府不能僅止於掌握人數,還需要加強對地方政府的支援體制,例如補助事前避難所需的各項費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