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驅動節能戰 京站兼顧體驗與控電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9日電)炎炎夏日午後,走進百貨吹冷氣、喝杯咖啡,早已是都市人習以為常的日常風景。但在電價連年上漲壓力下,對位於五鐵共構樞紐、客流量龐大的台北京站時尚廣場而言,如何在維持消費體驗的同時達成節能控電,已成為一場牽動著獲利與競爭力的挑戰。
由日勝生活科技集團投資設立,京站自16年前開幕以來即主打18至45歲上班族客層。早期由原衣蝶百貨超級戰將柯愫吟率領的經營團隊,首度打破傳統思維,將餐飲比重從2成拉高至逾4成,曾被同業質疑,卻意外成為吸客主力。
如今,台北京站美食街近千座位不只假日一位難求,記者到訪的平日也人聲鼎沸,在現任總經理王大政領軍下,連同台北店、小碧潭店、心中山等,全京站年總營業額站穩新台幣70億元。
談及近兩年的百貨經營現況,這位1987年就進入百貨業的老將分析,今年台灣百貨零售業除民生相關外,均受到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地緣政治、匯率等影響,總體百貨業上半年成長動能有限,且下半年目前看來「並沒有很樂觀」。不過,京站預估仍可小幅成長,全年營業額目標落在72至73億元間。
出入口24小時需暢通 成節電大挑戰
坐落於市民大道與承德路交會口,台北京站時尚廣場基地,來自北市府主導的「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交九用地BOT案」,地處台北車站轉運樞紐,連接捷運、市區與客運系統。由於BOT案合約規範,出入口需全年24小時開放,「就算商場打烊,我們還是要維持部分電扶梯、照明等設備運作」,保障乘客通行無阻。
如同其他大型百貨商場,王大政表示,根據統計,京站一年用電逾2600萬度中有超過5成來自空調系統,其次是電梯、排煙、抽風、水處理等動力設備。且京站餐飲比重高,用電需求遠高於同業,面對近兩年高壓電價幾度調漲,估算今年全年電費恐由9000萬跳升至1.3億元,侵蝕獲利,節電勢在必行。
因為空調主機昂貴、汰換不易,京站的節電行動先從基礎硬體優化做起。近年商場全面更換為LED燈具,部分出入口的自動門改為推門、加裝空氣簾等,降低室外熱氣灌入;也導入人流感測器系統,即時統計每日7至8萬、假日突破10萬的進出人數。這不只用於顧客分析,更有助於調節不同時段的空調需求。
此外,京站在空調主機安裝變頻器,由經驗老道的工務團隊依據天氣與客流調整冰水主機溫度,希望達到節能和顧客舒適度的平衡。不過,由於多數調整仰賴人工判斷,王大政說「節電效果不明顯」,直到2024年,在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輔導下,京站與德國西門子股份有限公司展開合作,才真正開啟數據驅動的節能新局。
中衛、西門子助攻 導入能源管理系統
「剛開始時,不知道到底是哪裡耗電?」王大政表示,因此第一階段是導入能源管理系統(EMS),進行耗能診斷與用電數據分析。且這套系統可全自動監控室內外溫度自動調整設備,去年11月導入後,比對數據就發覺,「的確有省一些電」。
第二階段為進一步使用智慧節能控制模組及更換高效率泵浦與增設變頻器,系統可依據人流變化與氣溫變化,自動調節冰水主機運轉負載。例如當來客數減少、冷負載下降時,自動停用部分機組,避免資源浪費。
「過去是看天吃飯、靠人調控,現在能即時自動調整,節電效果更明顯。」王大政指出,推動節能後,契約容量已從6200kW降至5800kW,一年節電約100萬度,並申請到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補助,用以汰換部分老舊設備。
採購綠電、碳盤查 邁向永續里程碑
在能源轉型政策推動下,政府要求用電大戶自備一定比例再生能源,百貨業也難置身事外。京站2023年起至今已購買237萬度綠電,未來規劃改由母公司日勝生集團的能源事業供應,2026年起目標為每年採購220萬度綠電。
開幕時即以一大片綠色植栽牆著稱的京站,永續行動也涵蓋日常營運,是台北市首家推行紙袋減量計畫的百貨公司,每週一晚間定期響應關燈行動,並已完成碳盤查確信,年碳排放約7500公噸。預計今年10月底發布第一份永續報告書,設定短中長期減碳目標為2026年減3%、2030年累積減10%、2035年則配合國家政策推進更長遠的轉型。
「基本上,各家百貨都有能源轉型的危機意識,一定是從高耗能的地方開始改,例如冷氣空調,再來就是要看到效益。」王大政強調,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會有成效,「差別在於多還是少而已。」
他最後強調,「不做節能減碳,對我們這一代,或許看不出什麼影響;但對下一代、再下一代,甚至第三代的人,影響就會很明顯。問題是,你現在要不要開始做?」(編輯:陳姿伶)1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