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蝦被美關稅重擊轉攻中國市場 菲律賓為保米價暫停進口60天
美國宣布對印尼徵收19%關稅之後,印尼養蝦協會預估今年蝦類出口恐下滑30%,讓該國養蝦產業開始投奔中國這個全球最大蝦類進口國等新市場求生。同時,菲律賓則為因應國內稻米供過於求導致價格下跌,總統小馬可仕6日宣布,自9月起暫停稻米進口60天,以免國內農民受低價剝削。
路透社報導,位於印尼爪哇島西南端的養蝦場業者利奧納多(Denny Leonardo)已擁有150口養蝦池,原本計畫今年在增設約100口新池,但在美國總統川普4月首次威脅加徵高額關稅後,美國訂單銳減,雖然美國和印尼在7月達成協議,將關稅從原本32%調降到19%,但他仍在盤算這對他事業會造成多少損失,是否仍該進行擴產計劃。30歲的利奧納多在7月關稅協議公布後說,「在美國打壓印尼出口的情況下,大家現在都急著尋找新出路來分散風險,降低對美國的依賴。」
印尼蝦類產品的最大出口市場是美國,去年購買了印尼總計16.8億美元蝦類出口總額中的60%。印尼養蝦協會會長譚西爾(Andi Tamsil)估計,這項19%的關稅可能會讓今年的總出口量比2024年大減30%,使多達一百萬名產業工人的生計陷入危機。印尼水產企業協會主席維博沃(Budhi Wibowo)指出,印尼目前的關稅稅率讓該國在市場上處於劣勢,因為全球最大養殖蝦出口國厄瓜多的進口關稅僅為15%。
維博沃說,雖然中國是全球蝦類進口量最大的國家,但印尼業者過去更傾向出口到美國,因為那邊價格賣得比較好。在美國加徵關稅之前,中國通常只占印尼蝦類出口量的2%。如今,整個產業正努力向中國買家推廣產品。譚西爾說,「中國一年進口大約100萬公噸的蝦,這對我們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機會,」並補充,「你想想看,如果我們能拿下中國進口市場的20%,會有多驚人。」維博沃表示,除了中國,印尼也能拓展到中東、南韓、台灣以及歐盟,尤其是印尼與歐盟即即將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這對出口將是一大利多。
同樣受到關稅困擾的,還有菲律賓,日經亞洲報導,正值該國國內水稻收成高峰期之際,以及菲律賓稻米進口關稅目前為較低的15%,導致供過於求,官方數據顯示,由於稻米進口關稅降低,7月稻米價格年減幅度高達15.9%。菲律賓農業近日認為稻米價格出現「大幅下跌」。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6日下令,從9月1日開始暫停有稻米進口60天,以保護國內農民。農業部長勞瑞爾(Francisco Tiu Laurel Jr.)在聲明中表示,「這是一個需要謹慎拿捏的平衡,一方面我們要保護稻農的農作物不被低估而受損失,另一方面也要確保消費者能買到平價稻米。」雖然農業部曾提議把稻米關稅從15%提高到25%,但當局才在去年7月剛調降關稅來壓低消費者物價,小馬可仕並未下令提高稻米關稅。
菲律賓SM投資集團(SM Investment Corporation)經濟學家羅克斯(Robert Dan Roces)也認同,這項措施將有助於保護本地農民免受價格下跌衝擊。他表示,「菲律賓7月通膨率降到歷史新低0.9%的關鍵因素就是稻米,如果供不應求,可能會逆轉這波通膨趨緩的走勢。」不過在他看來,菲律賓此舉不太可能推升全球米價,「因為主導全球市場的,仍受到像印度出口禁令、東南亞收成情況等更大的因素影響。」
然而,菲律賓中華銀行(RCBC,Rizal Commercial Banking Corporation)經濟學家里卡佛特(Michael Ricafort)表示,菲律賓暫停稻米進口的舉措將導致全球米價下跌。菲律賓在地農民組織「自由農民聯盟」(Federation of Free Farmers)全國總幹事蒙特馬約(Raul Montemayor)則認為,這項政策應該要搭配提高關稅,以清除過剩供應、避免進口過量,「進口商可能會趁9月前提前將貨運進來。」他補充,「你不能因為現在是收割季節,就重新實施數量限制。」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