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小林啟動全台首座低碳韌性農場 社區攜手蓋婭共迎氣候挑戰
Newtalk新聞
全台首座結合「低碳農業 × 韌性治理 × 社區共創」的農場,日前於高雄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正式動土。在極端氣候日益嚴重的背景下,這座農場不只是農村發展計畫,更是小林人用雙手與土地重新和解、直面氣候挑戰的重要實踐。整體規劃歷時近兩年,由社區主導,導入蓋婭智壤科技的仿生地下灌溉技術與韌性農業方案,並獲農業部水保署臺南分署、高雄市農業局與文化局等單位支持,共同為台灣農村氣候轉型開出一條新路。
自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小林村民失去原有耕地,只能四處租地維生。今年,終於由社區主動租下鄰近的1甲7分農地,作為重建後首度擁有的農耕基地。這座農場不只為社區自給自足、減少食物運輸與碳排,也結合環境教育、文化導覽與農事體驗,帶動農村旅遊與在地經濟,走出屬於台灣社區的新農業模式。這塊地,社區等了足足12年。
動土儀式現場貴賓雲集,包括農業部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副分署長祝瑞敏、高雄市農業局長姚志旺、文化局文創中心主任陳嘉昇、高雄市議員林富寶、杉林區區長蕭見益、社團法人台灣碳權交易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明坤、日光小林社區理事長潘枝梅、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高雄分處長崔瑞霞及蓋婭智壤科技執行長林盈等人共襄盛舉。
姚志旺表示,高雄市長期推動智慧農業與農村轉型,小林這座農場集結社區願景與創新科技,不僅具高度示範潛力,也將成為未來政策推動的重要參考。潘枝梅說,風災後就一直想:什麼時候能夠自己種回來?現在,終於有這塊屬於社區的地,希望從這裡開始,好好跟土地重新連結,也邀請更多人一起努力,讓社區過得好,也讓地球更好。
林盈指出,「科技不是高高在上的解方,而是陪伴社區邁出下一步的工具。我們希望這裡,成為一個可以被學習、被複製的韌性農業新起點。」
崔瑞霞也表示,小林農場未來也將作為菲律賓與蓋婭合作的農業人才培訓基地。「我們期待將這份來自台灣的社區韌性農業經驗帶回菲律賓,讓更多社區共同面對氣候變遷。」
這座農場未來將以「文化、生態、食農教育、農村旅遊」四大主軸推進,種植大武壠族傳統植物,結合導覽、祭典與展演;營造蜂鷹與金線蛙等保育類動物的棲地;推廣自然農法與無毒食材,從農地到餐桌深化環境教育;也邀請旅人走入田間,親身體驗耕作與採收的珍貴。
小林社區從失去土地到重新取得耕地主導權,用實際行動回應極端氣候的挑戰。這座低碳韌性農場,整合了在地治理、創新技術與永續理念,不僅為高雄山區農村帶來示範場域,也為全台社區型農業轉型提供可參考的模式。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