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獨居要靠「一群人」!身心醫獨居15年2訣竅,終結孤獨更樂活

今健康

發布於 05月13日00:56

獨居常讓人感覺隨興,或者凡事得靠自己。不過實際情況可能有別於這般想像。獨居資歷達15年的身心科袁瑋醫師表示,她雖然自己一個人居住,但不是一個人生活,也並不隨性。一個人更要懂得「刻意的安排行程」並「建立自己的部落」。

身心醫樂活獨居長達15年
2訣竅:刻意安排&建立部落

刻意的安排行程:
袁瑋醫師表示,一個人可以有很多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能好好休息、運動、看書、學習、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個人的時間和空間其實相當重要。不過,這些其實都要刻意的安排、甚至養成習慣,主動把能做的事情在生活中佈置好。

建立自己的部落:
這指得不僅是與人相處的時刻,而是有些歸屬感的小天地,像是每周日上教會,或是志工活動、登山社團、音樂社團、手作社團等等。無論是什麼樣的活動,活動本身是個敲門磚,重點是透過活動認識人,總會在當中找到合拍的、能深交的,這些都可以是很好的安排。尤其是若有共同信仰、目標、興趣、話題的話,更能有參與感。

當一個人長期隨興、獨自過活:
「隨興」可偶爾為之,但若經常無所安排、也沒有與人接觸,例如下班滑手機、睡覺,假日醒來不知道要做什麼,然後假日就過了、一周就過了、一年又過了。長期下來不僅容易感到無聊、無趣,也可能漸漸孤僻、容易感到孤獨、甚至失去人生的意義。國內外也有不少研究認為會增加憂鬱、失智症、心血管疾病等身心健康風險。如果能找到有些意義或貢獻的事,可以讓生活有更多的期待。

#袁瑋 #獨居 #獨活 #孤單 #孤獨 #單身

本來臉皮薄,她為自己拿出勇氣!
「臉皮厚一點,久就習慣了。」

適度與家人相聚的喜悅:
袁瑋醫師表示,其實很鼓勵人們成年後都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這並非是要跟家人切割,而是在於獨立空間的重要性。她分享,當初會開始獨居生活,也是想有自己的生活,也有過許多調整。後來和父母也住得近,時常回家和父母吃飯,或者大家各自做自己的事,沒有特別坐下聊天卻也自在。

獨居的窘境:
獨居也時常會有不方便,她笑說「像之前在家扭到背,沒有人幫忙,就只能自己先將貼布固定在牆壁上,然後自己往牆壁上貼過去。」而有時候看到有趣的、有感動的事物沒人能即時分享,也會感到孤單。這些都是很實際需要面對的情況。

繽紛的獨居生活:
不過她為自己安排,平常會上教會與教友們交流、偶爾和好友聊天,繁忙工作外也安排上課、研習、或不同嗜好的學習等,充實之下也為自己安排安靜的時間,自己一個人的時間讀經、禱告、看書、接觸大自然,或者讓時間空白、幫助自己的心思平靜。為自己布置好自己想要的生活。

原來以前臉皮很薄:
她也笑說「其實我以前臉皮很薄,但想想決定主動一點。」於是開始主動約朋友要不要一起共享訂餐、或要不要一起出去吃飯。被問相較以往這是哪裡來的勇氣,她說「就多嘗試,久了就習慣了。帶著「不習慣」做一些嘗試,世界會更寬廣,哈哈。」

3方面都顧好,更有助樂活:
醫師也表示,不論何種情況,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維持身體健康很重要,才有體力為自己安排生活。或許有些朋友能深交,有些朋友適合一起旅遊、玩樂,有時會比起住在一起的「必須待在一起」,「選擇想要待在一起的夥伴」更自在。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都顧好,也更有利樂活。

#袁瑋 #獨居 #獨活 #孤單 #孤獨 #單身

「一個人生活就很好了。」
確實能很好,也留意3件事。

獨居與否關鍵是?
當然,人各有志,相信也會有人打從心底認為「凡事靠自己、一個人隨興生活就很好」。袁瑋醫師表示,若這樣生活感覺舒服自在,確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關鍵在了解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路,並且隨人生階段或狀態彈性的調整。

3情況可能表示需要調整一下:
若是觀察到自己的狀態有別於以往、甚至已經感覺到當前不舒服了,或許可以換個不同的生活模式。可從「生理、行為、心態」三方面觀察,例如經常失眠、一直想睡等生理變化,或是暴食、厭食等行為模式差異,或是生活沒什麼動力、沒什麼期待等心態異於以往,或許是我們的身心在跟我們提醒要做一些改變,便可看是否要做些調整。

#袁瑋 #獨居 #獨活 #孤單 #孤獨 #單身

和人相處好麻煩、好受傷…?
再為自己勇敢一次,出發吧。

相信要踏出去與人交流,對一個已經習慣一個獨來獨往的人而言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在人際關係當中曾經受過傷、熱情被熄滅、有著很多故事的人們。

鼓勵可以先嘗試和自己站在一起、坦誠相見,例如「其實我覺得很難過,因為好孤獨。」並為自己設定一些時間做心理準備,然後再為自己勇敢一次、臉皮厚起來,主動參與群體。相信也會常有挫折,累了休息後再嘗試,不開心的事就讓它通過,當作體驗人生。相信漸漸能有所不同。

#袁瑋 #獨居 #獨活 #孤單 #孤獨 #單身

若真的嘗試過、找不到辦法等等,也可以尋求身心科、心理諮商協助,透過專業的方式,一起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讓生活更加多采多姿。

《延伸閱讀》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心理師:換成「這樣想」充滿無限可能。

.學會課題分離生活更自在!心理師教3原則,別什麼事都背在身上。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健康指南:防癌行動GO

建立正確的觀念,了解如何預防及治療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小便的瞬間「碰」一聲…他的膀胱竟破裂了 手術見已嚴重纖維化!醫揭行為原因

鏡週刊
02

男子長期飲酒 小便突感腹部劇痛竟是膀胱破了

中央通訊社
03

70歲男回春「細胞年齡僅55歲」 7習慣幫大忙!

中天電視台
04

35歲女胃痛拖半年才就醫!醫一看搖頭:全都擴散了

中天電視台
05

薑還是老的辣!62歲媽媽快速瘦下18公斤 「只靠5招」驚掉網友下巴

中天電視台
06

「臉上3條紋路」恐是心臟病警訊!耳垂出現皺摺注意 1圖自測風險

常春月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