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有錢人領養代替購買啊!印度強制流浪狗收容 引爆貧富之戰
印度首都新德里今年上月發生一名6歲女童被流浪狗咬傷後不治身亡的事件,印度最高法院本月下令,必須對德里所有流浪狗進行絕育手術,然後安置於收容所。此命令意外引發印度社會的貧富差距問題,一派民眾反對法院命令,認為不人道;另一派則指責,那些愛狗人士都是有錢人,不懂流浪狗造成的問題,「不然叫那些愛狗人士領養流浪狗代替買品種犬啊!」
《彭博新聞》29日報導,印度最高法院握有極高權力,若最高法院認為一個影響公眾利益的問題已經或即將失控,即使沒有任何人提出訴訟,最高法院都可以主動介入。這次的流浪狗收容問題,就是印度最高法院主動出手,原因是《印度時報》7月28日一篇有關新德里6歲女童被狂犬病犬隻咬傷後身亡的報導,引發法院關注。
印度最高法院於是下令,抓捕新德里和週邊城市所有流浪狗,8週內進行結紮手術,然後安置於收容所,不可放回街頭。
動保人士、尤其是愛狗派,立刻上街抗議這項決定不人道,而且很難落實;更何況,新德里沒有充足的收容所,把大量犬隻硬塞進收容所,等於判這些狗死刑。動保團體認為,應該仿照2001年的控管計畫,結紮後就放回牠們原本在的地區。
最高法院起初堅拒,指出2001年控管計畫是失敗收場,後來印度的流浪狗還是不斷增加。法院引述數據,新德里去年有2.5萬件狗咬傷人的通報,自2022年以來增加了將近4倍。不過,動保人士質疑數據不精準。
新德里一些民眾紛紛站出來支持最高法院,認為這些愛狗人士是菁英主義,不知民間疾苦。印度電影製片人瓦爾瑪(Ram Gopal Varma)表示:「那些高喊要有同理心的愛狗派,和那些在豪宅裡養外國品種犬、為愛犬花大錢請獸醫的人,不就是同一群嗎?叫他們領養流浪犬代替購買品種犬啊。」
印度流浪狗困境,背後是更深層的社會發展問題。印度或許是目前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但也是污染最嚴重、交通最壅塞、洪水和熱浪最頻繁的地區之一,電力、水利和衛生設施至今遠稱不上完善,即使是新德里、孟買、班加羅爾這些大城,也很難讓人住得舒服。
印度人口14億,大部分民眾仍生活在農村,都市化才正要開始。世界銀行(World Bank)7月評估,2050年,印度的都市人口可能達到10億,「若按照目前的都市發展步調,將無法充分發揮都市潛力」。
在愛狗人士大力抗議下,印度最高法院本月中旬收回了原本的命令,改成流浪犬結紮後就送回原處放生,惟命令範圍從新德里擴大到全國。
動保組織People For Animals管理人舒克拉(Ambika Shukla)承認,收容所開支大、管理難、容易發生疾病和動物虐待,但「給我們資源和權力,一年內我們就能讓100%流浪狗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