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鐵路拱橋施工現場釀意外!尖扎黃河特大橋7死9失聯 鋼索張拉作業突斷裂
大陸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與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交界的川青鐵路尖扎黃河特大橋工地,今(22日)凌晨3時左右,發生嚴重施工意外!一條承重吊索在作業期間突然斷裂,導致16名施工人員墜落黃河。截至上午9時,官方通報已造成7人罹難,尚有9人失聯,該橋不僅是全球目前最大跨徑的雙線鐵路連續鋼桁拱橋,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座橫跨黃河的鐵路鋼桁拱橋,目前搜救與救援工作仍在緊急展開。
根據《新華社》、《人民日報》與《央視網》等中國大陸多家官媒報導指出,事故地點位於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境內、鄰近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交界地帶。事發當時,橋面正進行吊索張力調整作業,參與作業的15名工人與1名項目現場負責人無預警墜入河中。相關單位接獲通報後立即啟動應急機制,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祥喜下令派出工作組趕赴現場,指示務必儘速核清人員情況、調派水域救援力量,並全力展開搜救行動。同時強調要徹查事故成因,舉一反三,杜絕類似意外再次發生。副部長宋元明已於事故發生後親赴現場指揮調度。
據介紹,尖扎黃河特大橋為川青鐵路的重要節點工程,全長1,596.20公尺,橋寬15公尺,其中主橋採「141公尺+366公尺+141公尺」三跨連續鋼桁系桿拱設計。該橋不僅是目前全球最大跨徑的雙線鐵路連續鋼桁拱橋,亦是中國首座橫跨黃河的鐵路鋼桁拱橋。該工程於2025年6月完成吊索塔架封頂,原訂8月完成主橋合龍作業,事故正發生於工程即將完工的關鍵時刻。
此次事故引發各界關注橋梁施工管理與安全制度的執行狀況。專家指出,面對大型基礎設施工程的複雜性,傳統「人盯人」的監督模式已難以滿足風險控管需求,應加速導入數字孿生與人工智慧(AI)技術,建構虛擬橋梁模型以模擬應力變化與風險預警,並透過感測器與影像系統即時監控現場作業狀況,從而提升預防性安全管理能力。
此外,專家亦呼籲建立獨立的第三方安全審查制度,配合匿名舉報與獎懲機制,賦予一線工人更多監督權與安全話語權,全面強化工地安全體系,防止此類事故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