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咬牙撐下去」很Man?!衛福部數據打臉:男人自殺死亡率超高,這支專線成最後生命線
面對職場羞辱、家庭衝突或經濟壓力,你會傾訴,還是咬牙撐下去?男兒有淚不輕彈,讓許多男性缺乏情緒出口。衛福部擴大「男性關懷專線」服務,從家庭議題延伸至職場、人際與情感困擾,盼更多男性能及早求助。這條專線,能提供哪些幫助?
工作上被主管當眾斥責,壓力大到回家後一句話都不想說;在辦公室裡長期遭到排擠,明知道不公平,卻不敢向任何人訴苦;婚姻裡的爭吵一再重複,心裡積累著無力感,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甚至只是單純覺得「很孤單」,想找人聊聊,卻不知道該找誰訴說。
受到傳統社會價值觀影響,往往對男性有較大期待,「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觀念深入人心,導致男性有苦往往只能往肚裡吞,長久下來負面情緒難以找到出口,恐會釀成憾事。
有苦難言!男性自殺死亡率是女性1.8倍,卻更少開口求助
這樣的男性困境,從自殺數據上能看見端倪。根據衛福部統計,112年全國共有3,898人因自殺死亡,其中男性2,500人、女性 1,398人。換算下來,男性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6.4人,幾乎是女性9.3人的1.8倍。
矛盾的是,在自殺通報數據中,女性的通報人次卻是男性的2倍以上。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柏熹點出,男性求助率偏低,導致通報率低、死亡率卻偏高。通報比高並不是壞事,代表有人被看見、被辨識出來;相反地,男性的通報比偏低,更值得警惕。
陳柏熹坦言,即使政府推出青壯世代心理諮商方案,男性的使用率依舊不到女性的一半。為了改善這個困境,8月下旬開始,男性關懷專線的服務範圍正式擴大。
精神醫學會理事長王仁邦也觀察到,女性在面對壓力時更傾向傾訴與求助,門診比例大約是男性的3倍;相對之下,許多男性往往要「撐到快崩潰」才會出現。
不過,世代差距正逐漸縮小,年輕男性的求助意願已有明顯上升。這也凸顯了男性關懷專線的重要性,讓男性在壓力累積到臨界點之前,就能有一個隱密、安全的管道尋求支持。
男性關懷專線不只有人聽你說,還能幫忙連結資源、轉介
近3年來,男性關懷專線每年平均接到約7500通電話,過去多集中在婚姻與家庭衝突。如今服務範圍進一步擴大,舉凡職場霸凌、經濟壓力、人際孤立、伴侶爭執、感情困擾,甚至法律問題,都能透過這支專線找到支持。
男性在不同年齡階段承受的壓力各不相同:年輕時徘徊於自我實現與家人期待之間,中年同時要兼顧事業、婚姻與教養,上有老下有小更容易忽略關係經營,退休後則常感孤獨。許多人選擇壓抑不說,甚至以為必須等到嚴重危機才「有資格」求助。
衛福部統計男性關懷專線超過20萬通來電,顯示最常見的議題是情緒壓力,其次為婚姻與法律諮詢,其中過半數男性因為有苦難言、情緒無法宣洩而撥打專線。
專線服務時間為早上9點至晚上11點,由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接聽。接線過程中,會先傾聽來電民眾的心情,再一步步釐清問題,並根據需求進行資源分流,提供多元協助:
1.初步陪伴:讓來電者把心事說出來,避免情緒壓力累積或做出衝動行為。
2.策略討論:協助思考因應方式,例如如何面對家庭衝突、職場爭議。
3.關係修復:討論與伴侶、親子、同事的互動方式,找回溝通契機。
4.法律諮詢:涉及婚姻、保護令、親子相關問題時,可安排律師回電。
5.資源轉介:必要時轉介到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社工服務或醫療體系。
陳柏熹說,專線已整合至1925安心專線體系,讓話務量能更充足,也能避免1925專線高峰時段「塞車」,以及男性關懷專線閒置的狀況。換句話說,無論是打男性關懷專線或1925,最後都能依需求分流,接到合適的服務。
男性求助率偏低,是心理健康促進的一大挑戰,陳柏熹強調,因此除了專線,如何促進男性願意早期求助,是未來要特別思考的方向,希望能提供更符合男性習慣的求助方式。
男性關懷專線就是希望能及早提供男性協助,因此只要覺得撐不下去,就能打電話傾訴,獲得傾聽、策略與轉介資源。
1.男性關懷專線:0800-013-999(每日9:00~23:00,免費、匿名)
2.安心專線:1925(全年無休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
延伸閱讀:
養貓能護腦?貓失智帶來醫學突破?但小心養這2種寵物恐加速腦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