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全球暖化新危機!高溫讓睪丸無法運作 精蟲生成效率低

NOW健康

更新於 08月27日09:12 • 發布於 08月27日05:00 • 吳思奕 報導

【NOW健康 吳思奕/台南報導】 全球暖化日益加劇,持續的高溫不僅讓人熱中暑,還可能導致男性生殖系統「全面當機」!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謝昆霖與醫學研究部腦心血管研究室教授張菁萍共同合作,透過動物實驗證實,長期處於高溫環境或從事高強度產熱活動,可能導致睪丸無法有效散熱,進而影響荷爾蒙系統以及相關生殖組織,造成精蟲品質與數量急劇下降,甚至引發性功能障礙。而這可能成為高溫氣候變遷下所帶來卻又被忽視的生育危機。

睪丸其實很怕熱 運動型熱中暑可能傷害性功能

精蟲生成的最佳溫度約在34℃,因此製造精蟲的工廠-睪丸會創造出比核心體溫低2℃~4℃的涼爽環境【註1】 。為了維持這個黃金溫度,人體演化出1個精密的天然冷氣系統,包括會收縮放鬆的提睪肌、能調節散熱面積的陰囊皮膚,以及扮演熱交換器的蔓狀靜脈叢。但當男性處於高溫環境或進行高產熱活動時,這套系統就可能失靈。

張菁萍的研究團隊首創「老鼠跑步機」裝置,模擬人類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高強度運動所產生的「運動型熱中暑」,並系統性分析熱壓力對動物各生理系統的影響。建立在此動物模型上,謝昆霖和張菁萍的團隊合作,探討運動型熱中暑對於男性生殖系統的影響。研究發現,高溫會抑制大腦向睪丸發出的荷爾蒙指令,使得精蟲工廠睪丸無法順利運作,同時也造成睪固酮分泌減少。同時,包括睪丸、副睪丸及攝護腺等相關器官的組織也有不等程度的破壞,這些連鎖反應不僅會讓精蟲生成效率大幅降低,甚至會影響雄性動物的勃起硬度,造成性能力與生育能力雙雙受損。

▲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謝昆霖與醫學研究部教授張菁萍共同表示,氣候暖化「烤」驗生殖力,精蟲生成的最佳溫度約在34℃,男性若長期處於高溫環境或進行高產熱活動時,就會造成精蟲品質與數量下降。(圖/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提供)

高溫讓男人不孕?奇美醫院研究登國際期刊揭關鍵機制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醫學研究部腦心血管研究室教授張菁萍表示,上述研究成果已發別於國際知名期刊包括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2021)【註2】和分子與細胞內分泌學《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2024)【註3】,為台灣首度系統性探討熱傷害對男性不孕的實驗性研究,也成為全球少數聚焦於氣候高溫變遷與男性生殖健康危機的關鍵報告之一。

同時,謝昆霖也將此研究結果轉譯至臨床,在問診中納入高溫暴露的評估,特別針對因為不孕、睪固酮低下症狀、性功能障礙而求診之男性病人,並依據個人之生活與工作型態,給予個別化的防熱建議,提醒許多病人注意這項過去甚少被注意的隱形風險。

如何對抗高溫精蟲殺手 6大生活習慣保護男性生殖健康

謝昆霖建議,男性可從日常生活中落實以下6個方法,守護生殖系統的健康。特別是高風險族群,如:戶外工作者、高強度體力勞動者、室內高溫作業者、長時間久坐者與密閉空間工作者,或是生活中常接觸熱源者,更須提高警覺。

▸習慣1|避免高溫曝曬:盡量避開減少在中午時段長時間待在戶外,並避免待在悶熱、通風不良的場所。

▸習慣2|穿著透氣舒適:選擇寬鬆、排汗的內褲與衣物,讓陰囊保持通風,避免長時間穿著緊身褲。

▸習慣3|遠離局部熱源:避免筆電直接放在大腿上,並減少泡溫泉或蒸氣室的頻率與時間。

▸習慣4|維持健康生活:保持理想體重,規律作息並有效管理壓力,增強身體抵抗力。

▸習慣5|善用降溫設備: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或運動時,可利用冷氣、電扇或降溫背心輔助。

▸習慣6|主動健康檢查:若有不孕、性功能異常等狀況,應及早就醫,並主動告知是否有高溫暴露史。

全球熱中暑研究發表量第1 奇美醫療推動以人為本之醫學創新

根據《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Global Research Progress on Heat Stroke(1989-2019) 》【註4】的 統計,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榮登全球熱中暑研究論文發表量第1的醫療機構。而腦心血管研究室主持人教授林茂村與張菁萍更分別名列全球熱中暑研究論文發表數的第1名與第5名,展現奇美醫院在熱中暑領域的國際領導地位。

此外,奇美醫療不僅在基礎學術持續努力,更致力於實踐臨床與基礎整合、研究與照護並進的核心價值。此次高溫對男性生殖功能的影響系列研究從臨床問題出發,透過完整實驗找出背後生理機轉及影響現象,並將研究成果回饋回臨床應用,強化男性病人整體的照護品質。同時也藉由此科學研究喚起社會大眾對男性生殖健康的重視,並促進職業健康領域對高溫暴露防護上的重視與改善。

▲高溫傷害之高危險族群分類與常見職業。(資料來源/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圖/NOW健康製作)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膽固醇要達標 中風、心梗不再來
▸眼睛乾澀、疲勞別亂點眼藥水! 選購眼藥水5要點1次看

NOW健康:FBIGThreadsYT官方LINE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2

咳嗽以為是小感冒!醫:逾7成確診已癌症末期 示警「5大異常」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03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4

偏方不可信!老翁吃左手香 釀神經中毒!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自由電子報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