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臺灣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年底發表

NOWNEWS今日新聞

更新於 9小時前 • 發布於 9小時前 •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首份《臺灣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預計年底發布。(圖/記者張乃文攝)

[NOWnews今日新聞] 在世界阿茲海默症日前夕,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宣布,攜手各方,即將發布首份《臺灣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高雄醫學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淵韓提到,有45%的失智症病例可透過控制14項可改變因子預防或延緩。而相關白皮書預計年底出版,內容整理了主要危險因子,也提出護腦守則。

根據衛福部與國衛院2023年調查,台灣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達到近8%,平均每13位長者有1人失智。而國衛院提出《臺灣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預計年底正式出版,也呼籲40歲起就是失智預防黃金期。

楊淵韓指出,《Lancet》2024年最新報告指出,多達45%的失智症病例可透過控制14項可改變因子來預防或延緩,中年期的肥胖與三高是最需關注的風險因子。

楊淵韓提到,肥胖與糖尿病不僅是多種慢性病與癌症的根源,更是隱形的失智推手;多項國際研究證實,中年肥胖與糖尿病患者在晚年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顯著增加。若能及早進行體重與血糖管理,將能有效降低發病率並延緩病程。

護腦五守則 首份《臺灣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預計年底出版

為幫助國人及早採取行動,《臺灣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特別提出「護腦五守則」,包含腰圍、血糖、血壓、血脂、腎病等。

楊淵韓解釋,包括肥胖、腎臟病、等慢性病管理,以肥胖而言,若BMI愈高、風險愈大,因此腰圍部分要特別留意;糖尿病的部分,藥物更要服用,且要留意低血糖的風險大於高血糖,因此相關目標也有整理在白皮書。

整體而言,楊淵韓認為,慢病管理是整合性的管理,並不是只有在一個科在做決定而已,是整合性的來控制。

國衛院副院長許惠恒則說,國際間已將失智預防視為公共健康核心策略,借鏡國際經驗並透過跨國合作;包括芬蘭FINGER計畫、丹麥和日本在失智症預防上,也提出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控管視為預防核心,以延後70歲長者發生失智症時間為目標。

國家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則表示,《臺灣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由數十位國內權威醫學專家共同編著,預計於今年年底正式出版。

許志成提到,全書以流行病學為基礎,系統性整理失智症的主要危險因子,涵蓋代謝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中風後認知障礙及癲癇等共病,並延伸至空氣污染、感官剝奪、心理社會因素與生活型態影響,針對失智症防治提出政策建言。

許志成指出,失智症是台灣高齡化最嚴峻的挑戰之一,期盼這份成果能成為推動國家防治策略的重要里程碑,並透過公私協力與國際合作。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2

咳嗽以為是小感冒!醫:逾7成確診已癌症末期 示警「5大異常」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03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4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05

偏方不可信!老翁吃左手香 釀神經中毒!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自由電子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