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都更就發了?持有或想購入老屋必知3件事 專家:別傻等!
「再過幾年,等到都更就發了!」這是許多仲介推銷老屋時的說法,也是許多老舊公寓居民的期盼。但事實是,都更不是抽籤,也不是等待奇蹟,其實你有機會成為自家都更的推手!如果你正打算買一間 40 年老公寓,或是已經住在老房子「等都更」,踏取國際開發協理藍德義根據多年的整合經驗,協助你檢查自己是不是踩到以下「3大地雷」,並學會如何化被動為主動,都更不乾等:
█ 以為「房子夠老就能都更」—— 別忽略基地條件。首先,基地一定要位於「都市計畫範圍內」,是否符合該條件可以上「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查詢。且不少人誤以為屋齡到了,就自然會有人來推都更。但現實是,基地條件才是關鍵。巷寬不足、面寬過窄,會讓重建後的建蔽率、容積率都受限。如果臨路條件不佳,沒有臨接計畫道路或有足夠面寬,也難吸引建商投入。
█ 以為「違建坪數」也能分回 —— 錯估分配權益。頂加、外推陽台等違建,因不是合法建築面積,所以重建時通常不會按坪數分回。實務上發現不少住戶在談分配時,將違建面積也納入換算分回的坪數中,造成實際分回比與想像落差甚大,認為自己「吃虧」了,而導致都更意願瓦解。
為避免民眾有與實際不符的期待,可先上「踏取國際開發 - 都更計算機」網站,做簡易的都更分配坪數試算。想買老屋等都更的讀者們,可詳閱登記坪數與違建坪數的差異,勿一味聽信仲介的吹噓,應以實際數字來判斷是否合適。住在舊公寓的讀者們,可先與專業都更整合團隊盤點合法面積,並了解業界分配比計算方式,減少想像與實際的落差。
█ 以為「地段好就一定成」——忽略同意比例的整合難度。大多數的都更案需要「8成所有權人同意 + 8成同意面積」的雙門檻,不少社區即便符合都更的基地條件,或有大型建商表達整合意願,然卻常在同意比例卡關。尤其是產權複雜、繼承戶多、出租戶分布高的社區,在整合階段就需耗費數年也不一定有下文。
因此欲購入老屋等都更的讀者,不妨先了解社區的組成、出租率、產權是否單純。而老屋的住戶們也別空等建商來談,可先主動組織社區的「都更小組」,初步了解社區整合意願,與鄰里們的期望,必要時尋求專業的整合公司協助,透過專家的實務經驗,消弭居民們對於都更的想法落差、化解疑慮。
踏取國際開發藍德義認為,「與其被動等待都更,不如主動積極參與。別等風災、地震讓局勢無法挽回才被迫都更。」如果你是買方,請把「地段+基地條件+社區凝聚力」納入考量;如果你是屋主,請拋開「等建商來談」的觀念,主動在社區內發起都更議題,並適時尋求專業團隊進駐社區協助。
*轉載不得修改內文及必須標明出處來源於《踏取國際開發》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