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ropic 與 OpenAI、Google 正面對決!用「慢」思維搶攻 AI 教育市場
Anthropic 正在為 AI 教育市場注入一股不同於「速度至上」的力量。近日 Anthropic 在 Claude AI 助理中推出全新的「學習模式」,目的是將聊天機器人從一個單純提供答案的工具,轉變為一個教學夥伴。
Anthropic 的核心理念是讓 AI 深思熟慮地增強人類能力,而不是取而代之。這不僅是功能設計上的改變,更是對 AI 與學習關係的重新反思:當 AI 可以快速生成解答時,是否會削弱人們在學習過程中必要的思考與探索?
競爭激烈的 AI 教育市場
在 Anthropic 推出新功能的時刻,正值 AI 教育工具市場競爭白熱化之際。目前全球教育科技市場的估值約為 3,400 億美元,已經成為各家 AI 公司爭奪主導地位的關鍵戰場。
例如 OpenAI 在七月下旬推出 ChatGPT 的「學習模式」(Study Mode),Google 則在八月初發布 Gemini 的「引導學習」(Guided Learning)功能,並承諾未來三年內在 AI 教育領域投入 10 億美元。
Anthropic 選擇在返校季時間(back-to-school season)發布這項新功能,除了希望爭取學生和教育機構的採用外,更期待重塑人與 AI 工具互動的方式。
透過「提問」引導使用者理解而非被動獲得解答
新的「學習模式」,針對一般使用者與軟體開發者提供不同功能。在設計上,Claude 的學習模式分為針對一般用戶與開發者的不同路徑。面向 Claude.ai 的通用服務,Anthropic 引入蘇格拉底式教學法,透過提問來引導使用者自行理解概念,而不是直接給出標準答案。這一功能最初於四月在「Claude for Education」版本中試行,如今全面開放給所有用戶。
針對專為軟體開發者打造的 Claude Code,則推出了兩種模式:在「解釋模式」(Explanatory mode)中,Claude 會詳細闡述程式碼背後的設計思路與權衡因素;在「學習模式」(Learning mode)中,Claude 會在編碼過程中途停下,留下標記為「#TODO」的程式碼片段,要求開發者自行補完,營造協作式的問題解決環境。這種設計意在幫助初級工程師理解與調試 AI 生成的程式碼,避免淪為被動使用者。
商業考量與技術實作
Anthropic 很清楚,這樣的設計可能會在短期內降低完成任務的速度,但他們重新詮釋了「生產力」的含義:真正的生產力並非只計算即時輸出,而是要兼顧長期技能的養成與即時成果的平衡。技術上,這些學習模式並非透過重新訓練模型實現,而是修改系統提示詞來調整 AI 的回應行為。這種方式允許 Anthropic 依據用戶回饋快速迭代功能,雖然可能導致部分對話中出現不一致,但能更靈活地測試與優化教學體驗。
「我們之所以選擇這種方法,是因為它能讓我們從真實的學生反饋中快速學習,並提升用戶體驗。Anthropic 為 Claude AI 推出了學習模式,引導用戶逐步推理,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從而加劇了與 OpenAI 和 Google 在蓬勃發展的人工智慧教育市場的競爭——即使這會導致一些不一致的行為和對話中的錯誤。」Anthropic 表示。
為了加深在教育領域的影響力,Anthropic 已與東北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尚普蘭學院展開合作,讓校園用戶能全面使用 Claude。
展望未來,Anthropic 計劃在學習模式中加入更豐富的功能,例如透過視覺化呈現複雜概念、讓用戶設定學習目標與追蹤進度,並根據個人技能水平提供更深度的個人化教學。
最終,這項功能的成敗並不在於使用者數量或營收,而是能否確保下一代在 AI 的伴隨下,依然保持智力、好奇心與批判性思維。對 Anthropic 而言,核心目標始終如一:確保 AI 對教育的影響是強化人類潛力,而非削弱它。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Venture Beat》、《Inc.》,首圖來源:AI 工具生成。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