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歷史上的今天》8月26日──偉大探險家白令橫渡白令海峽、開啟美洲─亞洲新路線

風傳媒

更新於 2016年08月26日11:19 • 發布於 1小時前 • 王穎芝
丹麥探險家白令橫渡白令海峽、抵達阿拉斯加。(維基百科)

從亞洲到美洲最近的航線在哪裏呢?這個問題曾經困擾人類許多年,但就在284年前的今天,丹麥探險家白令(Vitus Jonassen Bering)成功橫渡白令海峽、抵達北美洲的阿拉斯加,也為美洲與亞洲開闢了一條新的交通路線。俄國擴張版圖 丹麥探險家白令前往西伯利亞

白令1681年生於丹麥的荷森斯(Horsens),但從年輕時就為俄羅斯軍方效力,在俄羅斯對瑞典、土耳其的戰役中屢建戰功,40歲出頭就成為俄國海軍艦長。1725年,白令被沙皇「彼得大帝」彼得一世(Пётр Вели́кий)欽點,要求他前往考察遙遠的西伯利亞北岸,白令欣然接下任務。

丹麥探險家白令橫渡白令海峽、抵達阿拉斯加。(維基百科)

原來,俄羅斯從16世紀開始便戮力擴張版圖,17世紀末,彼得大帝積極向西歐國家師法,帶領國家走出中世紀的封閉狀態。彼得大帝對海事、探險特別感興趣,還曾「微服實習」,以無名小軍官身分在英國、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學習海洋貿易等知識。

除了學習知識,彼得大帝也不忘跟上西方國家的殖民熱潮,眼光落向杳無人煙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帶,積極派遣學者、軍隊及探險家前往探勘。來自北歐的白令艦長不但擅長航行,又曾幫助俄國於1721年打贏瑞典、取得波羅的海出海口,於是成為帶領這場探險的不二人選。橫越7000公里陸路 自行造船下海

1725年,白令率領探險隊浩浩蕩蕩從俄國聖彼得堡(St. Peterberg)出發,但當時他們還沒有在北極海航行的能力,白令一行人只能走過陸路7000公里、翻山越嶺,花了整整兩年,才終於抵達亞洲的極東之地──堪察加半島(Kamchatka Peninsula),並在那裡與探險隊自行打造船隻,航進嚴寒的北極海。

不過,世上沒有一次就成功的偉大探險,雖然現在可以輕易查出,白令海峽兩端最寬之處不過8.5公里,但這一次旅途中,白令和其隊伍航行了20天,還是沒能從一片迷霧中找到近在咫尺的北美洲,無功而返的白令也受到莫斯科當局強烈抨擊。

丹麥探險家白令橫渡白令海峽、抵達阿拉斯加。(維基百科)

1732年,俄羅斯政府批准白令展開第二次勘查,組成了近千人的探險大隊,第二度出發橫越歐亞大陸,並在堪察加半島建立據點。做好萬全準備後,白令 1741年才再次航行,終於於同年8月26日,從北美洲阿拉斯加南部上岸。

白令的第二次探險歷時近10年,是為人類於18世紀的幾場最大探險行動之一。他與隊員建立的據點,就是今日的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Камча́тский),是俄羅斯堪察加邊疆區的首府,也是堪察加半島最大城市。

丹麥探險家白令橫渡白令海峽、抵達阿拉斯加。(維基百科)

可惜,長達10多年的探險終於在此時耗盡了白令的精力,1741年11月,他與船隊在回程中遇上風暴,飢寒交迫中死於無名小島。直到整整250年後,1991年,一支由俄國和丹麥組成的考古隊伍才終於在島上發現白令與5名隊員的墓地,並將他們移回莫斯科厚葬。

這個小島後來被命名為「白令島」(Bering Island),連同白令海峽(Bering Strait)、白令海(Bering Sea)與白令地峽(Bering Isthmus),都以其為命名。

丹麥探險家白令橫渡白令海峽、抵達阿拉斯加。(維基百科)

極北之地的人類文明陸橋

有趣的是,白令海峽雖然位處極北,但人類和此地有著微妙的緣分,讓這個天寒地凍的海域數次成為連結歐亞和美洲的文明陸橋。首先,美洲原住民的起源過去一直是科學家爭論不休的話題,為數不少的一派考古學家認為,數萬年前地球還處於冰河時期,海平面降低後,白令海峽底部的陸橋也露出水面,美洲原住民的祖先也許就是亞洲人,跟隨著遷徙的獸群抵達了北美洲。

此外,白令海峽雖然窄小,其實中間還有2座小島,上面住的阿留申人以捕魚為生,習於駕船往返於北極海和太平洋沿岸。但是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分別佔領了西邊的大代奧米德島(Big Diomede)和東邊的小代奧米德島(Little Diomede),幾公里的海洋化為「冰幕」,島民也被迫隔絕於兩端。直至1987年蘇聯解體前夕,美國長泳勇將考克斯(Lynne Cox) 挑戰泳渡這一段邊界,成為史上第一位泳渡白令海峽的人,也緩解了鐵幕瓦解前的不安氣氛,受到當時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和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的熱烈嘉許。

丹麥探險家白令橫渡白令海峽、抵達阿拉斯加。(維基百科)

直到今日,人們對這一小段海峽的興趣不減反增,除了海底蘊藏的豐富油氣、礦產和漁業資源,僅靠陸路就能來往兩大陸塊的夢想也從未消失,中國與俄國都曾提出在白令海峽上興建大橋、海底隧道的構想,甚至喊出「搭著高鐵去美國」。但考量嚴寒氣候和難以回收的經濟效益,構想都還只是構想而已,在那之前,人們暫時還只能靠著船隻和游泳(!),往返於這塊小小的冰凍之洋。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際相關文章

01

加薩淪人間地獄!野狗啃屍 戰爭折磨使人30歲活像70歲

TVBS
02

美國首例人類感染「螺旋蠅蛆病」 恐怖症狀曝光!幼蟲會啃食宿主致死

鏡週刊
03

客廳變「蛇窩」!他旅行回家見10條蛇狂竄 竟是網購這物藏蛇蛋

TVBS
04

鱷龜成「餓龜」!被遺忘箱底餓1年 僅剩龜殼還活著

TVBS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最新消息

謝步智觀點》烏克蘭為何連續攻擊俄境煉油廠、輸油管線? 原來有這5大好處

新頭殼

上海飆38℃高溫!突變天「閃電、刮風、下冰雹」 網:誰在渡劫

TVBS

無法在韓國做生意!川普會面李在明前突發文

NOWNEWS今日新聞

憂雅魯藏布江大壩奪水源 印度加快自建水壩防範

路透社

印度憂雅魯藏布江大壩奪水源 加快自建水壩防範

中央通訊社

川普質疑南韓在搞政治清洗 韓司法部長:華府對李在明政府有扭曲的認知

太報

見李在明前夕川普稱韓國「像發生肅清或革命」 青瓦台急回應

TVBS

德黑蘭再與英法德核談判前夕 伊朗俄羅斯總統先通話

中央通訊社

大九學堂學生團訪上海 體驗木版水印及捏麵人

中央通訊社

中國藝人黃曉明也出席主題展演活動(圖)

中央通訊社

大九學堂同學與志願者體驗「蠟染」(圖)

中央通訊社

大九學堂同學體驗「木版水印」(圖)

中央通訊社

莫迪學位資訊屬個人信息 德里高院:大學無需公開

中央通訊社

李在明造訪白宮前 川普質疑韓國是否在搞政治清洗

中央通訊社

美移民遭錯誤驅逐後再度被捕 恐被遣送烏干達

中央廣播電臺

太重飛不起來?航班起飛前竟「請20人下機」

EBC 東森新聞

美韓峰會將登場!潛在6大討論焦點一次看

NOWNEWS今日新聞

川普:我幫美國零元購得110億美元英特爾資產 會用一樣方式入股更多公司

太報

(影)《矢板明夫Newtalk》93中國閱兵前還有一波人事屠殺? 專家:習近平只能透過清洗維持權威

新頭殼

萬斯稱普京已讓步 俄外長表態依舊強硬

德國之聲

德語媒體:特朗普的任性對習近平極為有利

德國之聲

白宮顧問:美政府可能仿效英特爾協議 入股其他公司

中央通訊社

美國薩爾瓦多移民遭錯誤驅逐後又被捕 恐遣送非洲

中央通訊社

川普要救尹錫悅? 與李在明會談前夕質問是否在搞政治清洗

太報

美股開盤小挫!川普與白宮放話入股更多企業

NOWNEWS今日新聞

媒體:日本呼籲外國政要不出席北京抗戰紀念閱兵

德國之聲

79歲川普雙手瘀青、雙腿腫脹!健康狀況引發外界疑慮 白宮:每日握手造成軟組織刺激

CTWANT

在「地球最歡樂的地方」工作竟是惡夢 迪士尼樂園前員工吐殘酷現實

CTWANT

鮑爾暗示降息帶動漲勢未能持續 美股開低

路透社

德國男靠1新法律「臨時改性別」 獲准進女子監獄

EBC 東森新聞

以色列總理:若黎巴嫩解除真主黨武裝 願分階段撤軍

中央通訊社

以色列襲擊加沙醫院 5名記者等20人喪生

德國之聲

美韓峰會即將登場 川普對南韓提出質疑

中央廣播電臺

疑1食材惹禍!她「口吐白沫」亡 78歲老父也不治

EBC 東森新聞

涉煽動仇恨遭判刑!德極右人士變性後擬入女子監服刑 引發監獄安置爭議

CTWANT

報導:美國要求日本簽下備忘錄 具體寫明投資美國16.8兆元承諾

太報

從駐韓美軍到台海緊張 美韓峰會明凌晨登場6大焦點一次看

上報

拼多多第二季度營收超過市場預期

德國之聲

駐韓美軍將協助防禦台海? 李在明坦言有難度:以南韓利益為優先

台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