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全球化、反移民掀青年共鳴 歐洲極右風吹到日本 成左右政局關鍵力量
在全球「本國優先」、「反全球化」浪潮高漲之際,日本政壇也出現極右勢力躍升的現象。日前舉行的日本參議院選舉中,極右派「參政黨」(Sanseito)取得明顯席次突破,震撼了日本政壇,這也意味著歐洲近年興起的極右翼浪潮,正逐步吹向亞洲。
極右風潮延燒,參政黨成日本新勢力
根據日本選舉結果,「參政黨」在本屆參議院選舉中表現亮眼,儘管尚未成為國會主流,但其快速成長的聲勢,引起政壇關注。這股勢力與近年席捲歐洲的極右政黨有著高度相似之處,無論是政策取向、動員方式,乃至選舉策略,都顯示出異曲同工之妙。
在歐洲,極右翼已非邊緣力量。德國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法國的「國民聯盟」(RN)與奧地利的「自由黨」在過去幾年不斷取得選舉佳績,成為足以撼動傳統政治結構的重要力量。例如,法國的極右派國民聯盟,在2024年7月的國民議會選舉,拿下超過三成選票,一舉拿下總席次577席當中的125席,超過二成的席次比例,創下國民聯盟1973年創立以來的最高席次。
今年2月德國大選中,AfD一舉拿下超過五分之一選票,甚至在多數民調中躍居第二大黨,顛覆德國戰後以來對極右翼的長期警戒。
怨懟政治、反移民、社群動員成制勝關鍵
參政黨與歐洲極右派政黨在政治論述上高度一致。他們均主張捍衛國家主權、批評傳統政治菁英脫離民意,並對全球化與國際合作持懷疑態度。在經濟政策上,他們推崇擴張性財政政策,呼籲政府以人民為中心、優先解決本國經濟與民生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參政黨與歐洲極右翼均擅長利用社群媒體與街頭演講直接訴諸選民情緒,尤其在年輕族群間獲得高度共鳴。他們將焦點集中在「反移民」與「國族認同危機」等議題上,成功動員一批熱情支持者,在選舉中為其造勢。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參政黨領袖神谷宗幣(Sohei Kamiya)在本月初一場記者會上更直言,他認同AfD與RN的理念,並視其為策略盟友。顯示參政黨不僅與歐洲極右在理念上高度相近,也積極研究、複製其選舉操作模式。
上不了台的極右:執政之路難行
然而,極右政黨能否從選舉勝利走向執政,依舊存在巨大障礙。在歐洲,多數政體採取比例代表制,單一政黨難以過半,因此需靠聯合執政。然而,極右政黨常因立場過於激進而遭其他政黨排除於執政之外。
例如,去年法國下議院選舉第一輪,國民聯盟雖奪下最多選票,引發執政聯盟與左翼勢力警覺,最終在第二輪選舉中形成聯手圍堵,讓RN雖席次創新高,卻仍只能屈居第三,無法取得執政權。
同樣地,奧地利自由黨在去年9月國會大選勝出後,歷經艱難的聯合談判,最終被中間偏右的人民黨、社會民主黨及自由派Neos聯合排除。德國的AfD即使成為第二大黨,也未能進入由總理梅茲(Friedrich Merz)主導的執政聯盟。
極右派形成牽制力量
儘管如此,歐洲經驗仍顯示,即使極右派無法執政,其對政局的影響仍難以忽視。根據《經濟學人》2025年3月的分析,極右派政黨如今已是歐洲最受歡迎的政黨類型,首次在選票總量上擊敗傳統保守派與社會民主黨。
例如,法國國民聯盟在2024年7月國民議會選舉中拿下125席,占577席中的超過兩成,創下該黨自1973年創立以來的最高紀錄。這些現象即使尚不足以讓極右全面掌權,卻已足以對主流政黨形成牽制,甚至迫使其政策右轉。
根據歷史數據,自1920年以來,極右派平均僅佔歐洲執政黨總席次的14%。目前歐洲僅有義大利總理梅洛尼與匈牙利總理奧班屬於極右派出身。然而,這14%的勢力,已足以擾亂整體政治版圖與政策走向。
未來觀察:參政黨能走多遠?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目前參政黨在日本政壇仍屬小黨,尚未遭遇歐洲極右政黨面臨的強烈反彈。但若其持續吸納不滿青年與保守中間選民,未來不排除成為主流政治中一股重要的挑戰力量。
從歐洲經驗可見,極右派的崛起不只是選舉現象,更是社會長期失衡、經濟停滯與國族焦慮的表現。參政黨的躍升,意味著日本社會內部也正在醞釀類似的轉變。這波「極右風」從歐洲吹來後,下一步會吹向哪裡,全球都在關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