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台灣大罷免恐撼動朝小野大格局 影響賴清德過境美國地位
台灣將於7月26日和8月23日舉行兩輪「大罷免」投票,首批投票涵蓋24名國民黨立法委員及1名縣市首長,佔約台灣立法院2成席次;第二批則將對7個席次進行投票。這些人是否能守住位置,將可能改變立法院「朝小野大」政治格局,牽動美中台三方未來關係,也將影響賴清德將於8月出訪巴拉圭時過境美國時的聲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根據台灣憲法,立委就任滿一年後,選區內只要有至少10%的合格選民連署,就可以對該名立委發動罷免投票。這套制度讓罷免在台灣變得相對常見,但這次的罷免案數量創下歷史新高,前所未見。台灣總統賴清德近來在立法院推動政策屢屢受阻,因此支持這波罷免行動,以突破施政困局,並在與美國維持良好關係的同時,對抗來自中國日益加劇的威脅。一文帶你看懂這波大罷免到底在罷什麼。
這場罷免到底是怎麼回事
罷免行動的支持者把這場運動描繪成一場「反共」行動,目標是罷免掉他們認為親中的國民黨立委。他們指控這些立委與中國共產黨沆瀣一氣,而中共一再宣稱必要時不排除以武力統一台灣。他們也指控國民黨暗中與北京勾結,並舉例國民黨立院黨團於去年4月訪中時,與主管對台事務的最高官員王滬寧會面,便被視為證據之一。
他們表示,國民黨阻撓賴清德的政策、強行推動具爭議的法案、凍結國防預算,以及大幅刪減政府支出,危及台灣國安。不過,這些罷免倡議者提供的確切證據並不多,目前僅有一名列為被罷免對象的國民黨立委,因涉嫌收受中國方面資助而正接受調查,但目前尚無現任立委因國安罪名被起訴。
國民黨否認這些指控,並譴責這波罷免行動是對台灣民主制度的濫用,批評這是執政黨企圖奪權的手段。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本月的一場造勢活動中,稱賴清德是獨裁者。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則表示,「這次罷免完全違憲、不民主。」並補充,「對任何民主國家來說,維持權力制衡是非常重要的。」
這場罷免的多重結局
台灣立法院共有113個席次,目前民進黨51席,國民黨52席,民眾黨8席。由於朝小野大,導致賴清德難以推進其多項政策,當中包括許多美國關注台灣的重要議程。
如果這次國民黨的立委被罷免,就必須在3個月內進行補選,而在補選尚未舉行前,這些空缺不計入表決總人數。所以,若國民黨立委被罷免掉6位,屆時立院席次表決總人數將降為107席,民進黨的51席仍未過半,因此得在補選中得6席全贏方能成為立院多數。
但若這次罷免成功12位國民黨立委,立院席次表決總人數將降為101席,民進黨51席直接過半成為立院多數,甚至不必等到補選舉行。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南樂說,「賴清德會覺得自己獲得了民意授權,可以用他認為適當的方式推動政策議程。」因此這場罷免投票的結果,將決定賴政府能否順利推動政策、鞏固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抑或是淪為被國民黨制衡、難有作為的「跛腳總統」。
罷免將如何影響台灣政局
這場政治鬥爭的核心,關乎台灣未來和兩岸關係,罷免成功與否將走向截然不同的未來。執政黨民進黨明確主張台灣與中國一邊一國,所以自民進黨執政以來,中共就中斷與台灣的官方溝通管道。即便如此,民進黨近年在大選中屢獲佳績,尤其受到年輕人愛戴。至於國民黨則主張與北京發展良好的關係,並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中共與國民黨的對話明顯較為積極。
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南樂告訴CNN,「最重要的是,這將牽涉到國防預算分配,以及美台關係將如何發展。」國民黨長期主張支持強化台灣防衛能力,但也強調應謹慎行事,以避免浪費並確保軍購計畫的效能。
這場罷免投票正值台灣積極強化自身防禦之際,面對日益強勢的中國威脅,台灣也希望藉此向強調利益交換的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展現,台灣在美國協防的關係中也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川普政府內部的幾位對中強硬派人物,包括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與副總統范斯(JD Vance),一直主張華府應減少在歐洲投入的時間與資源,將重心轉向亞洲,以對抗中國。不過,川普政府同時也要求亞洲的盟友與支持者提高分擔比例,為美國的安全保護付出更多代價。
罷免投票的結果,也可能影響賴清德下個月出訪過境美國的政治地位。這次過境行程備受關注且極具敏感性,賴清德將藉此前往台灣僅存的邦交國之一巴拉圭。南樂表示,「如果罷免失敗、民進黨沒有達成目標,國民黨將會士氣大振,而賴清德在這類過境外交行程中的地位,也將大大削弱。」
顯示全部
留言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