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校園再傳虐童 民調揭幼教制度警訊
近期接連爆出多起幼兒園教師疑似虐童事件,從不當體罰到情緒性語言攻擊,畫面不斷曝光,引發社會譁然。家長普遍感到不安,外界也質疑教育體系在師資管理與監督機制上的重大漏洞。當幼兒園這個孩子的第一個學習場域成為潛在風險,各界呼籲應從制度、師資、監管等層面全盤檢討。
LINE TODAY在首頁進行「要有效防範幼兒園教師虐童,你認為哪些改革最關鍵?」網路投票,截至07月13日中午12時有超過2.4萬名網友參與,19.7%的網友認為「調降師生比,減少過勞與情緒失控風險」、15.79%的網友認為「提高對施虐者的刑責與行政罰則」、14.72%的網友認為「提高薪資待遇,合理反映教職專業價值」、13.53%的網友則認為「幼兒園全面裝設監視錄影,家長可申請調閱」、11.18%的網友則認為「加強教師支持系統(正向管教課程、心理健康輔導、在職訓練)」、9.75%的網友則認為「建立明確的虐童通報與懲處流程」、8.13%的網友則認為「強化教師資格審查與教學紀錄查核」、3.34%的網友則認為「設立獨立監督單位,加強園所稽查與巡檢」、2.98%的網友則認為「檢討私立園所營利導向對教保與孩童的壓迫」、0.88%的網友則認為「其他(歡迎留言分享)」。
不少網友將問題指向結構性的勞動條件,認為長期忽視幼教現場的困境,是導致悲劇頻傳的根本原因。多數留言強調:「各行各業都很適合探討這個問題,追根究柢就是勞工的生活與工作真的非常需要平衡!一人當多人用的陋習一直是常態。勞工身心嚴重生病。好的人會自己找資源找醫療慢慢療癒和轉念,但大部分都是黑化,把怨氣轉移給更弱勢的人(家人、其他服務業)」、「業界都知道,幼教老師嚴重缺乏,如同護理人員一樣情景,這是國家整體政策的問題,這些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但卻沒人重視!」也有網友提醒,不應過度簡化問題:「老師如果心理生病了,並不會因為薪資高,就減少虐童的機率,如果其他老師發現虐童,請不要選擇沉默」。
對於施虐教師的懲處,多數留言支持從嚴究辦:「虐童教師要嚴懲且嚴格規定要通報,有虐童紀錄的教師,其他幼兒園一律不得任用。而且聘用該教師的幼兒園,也要負未盡管理及監督職責,要適度的懲處,不遵守規定或若再發生虐童事件最重罰歇業,重罰才會改進。」
針對教保人員的高壓與低薪,不少網友表達不滿與同理:「看看幼保員的薪資,就知道我們的小孩值多少錢」、「教保人員ㄧ直處在低薪、班級人數過多的情況,加上現在的孩子狀況真的很多,教保員還要用自己的假日去參加政府的研習,又沒加班費,更別提補休,上班時間長~導致自己的家庭生活都受影響。現在的家長溝通上又只想聽糖衣包裝的話,之後~會越來越少教保人員或托嬰人員願意投入職場。這個行業也是需要長時間培養人才及經驗的,但卻在很多什麼師的當中,薪資低的離譜。」
許多網友也指出,幼兒園所繁雜的文書行政已遠遠超過合理範圍:「幼教真的好多文書工作,政策要求一堆文書工作,真的是老師很大的負擔,我們面對的是需要被照顧的幼兒,不是來配合政策做文書工作,我們工時很長,薪資很少,研習規定多,又不算時數的也很多,幼教工作者也有家人,假日要研習,回家要做文書工作,政策是否知道老師回家也繼續加班,假日,也在工作,這樣的條件誰的心情會好,誰還要做這份工作」,並呼籲教育當局讓教師回歸專業,「減化行政作業,讓老師專職於教學及照顧孩子,而不是分身乏術及過勞」、「減少學校行政作業的壓力,給予資源讓校方做好親師溝通減少老師帶班壓力。」
對於校園內是否應全面強制安裝監視錄影設備,網友看法不一。有網友表示支持:「全面裝設監視器,加強刑責與刑罰,其他的改革全都能裝出來混過去,亂世就是要用重典」、「攝影機很重要,小孩被虐時根本不會和父母說,等發現時都很嚴重了,小孩會被洗腦說是他做錯事被處罰」、「不會虐的人,你不做什麼她就是不會虐,會虐的人,給她再多都會虐,對於不會虐的老師,不用擔心監視器,那是在保護認真的老師。」但也有網友表達不同立場:「老師不是犯人,不應該隨時被監視著!雖然虐童很可惡,但不該把其他認真的老師都一起相提並論!」。
LINE TODAY「要有效防範幼兒園教師虐童,你認為哪些改革最關鍵?」投票活動已結束。最終投票結果與更多網友意見也歡迎上投票頁面查看。想表達個人看法與觀點,想與不同人參與主題討論,歡迎上LINE TODAY焦點,每日一投讓你重要議題不缺席,暢通同溫異溫層。你的一票就是啟動對話的開始。
生活話題:與AI共處的未來
顯示全部
留言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