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別只注意健忘!家人情緒、個性突變可能是阿茲海默症早期警訊

Heho健康

更新於 11月12日07:26 • 發布於 11月12日09:26 • 楊依嘉
別只注意健忘!家人情緒、個性突變可能是阿茲海默症早期警訊

幽默的父親變得沉默、熱心的媽媽開始易怒,原本喜歡運動、聊天的長輩,卻一整天無精打采。
這些改變常被以為是退休症候群、情緒低落或自然老化,但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當行為與個性出現明顯改變,可能是大腦在發出最早的警訊。這些情緒與個性上的轉變,比健忘更早出現,是阿茲海默症最初的徵兆——輕度行為障礙(MBI)。大腦的退化,往往不是從「記不起來」開始,而是從「變得不像他自己」開始。

輕度行為障礙:比健忘更早出現的大腦異常

輕度行為障礙是指中老年人出現新的、持續六個月以上的情緒或行為改變,像是冷漠、焦慮、衝動、懷疑、情緒不穩、失去動力等,但這時記憶力、語言或注意力等認知功能仍可能維持正常。

也就是說,這些人表面上沒有失智,但大腦可能已經在改變。這是阿茲海默症更早期的階段,比「輕度認知障礙」還早,因此更容易被忽略。

研究揭示:情緒改變,反映大腦已出現變化

2025 年發表於期刊《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阿茲海默症研究與治療》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整合全球 27 篇研究,發現輕度行為障礙患者的大腦,已出現典型的阿茲海默病變。

這些患者常見的變化包括:

  • 類澱粉蛋白與 tau 蛋白沉積量增加
  • 海馬體體積縮小
  • 神經絲蛋白濃度上升
  • 磷酸化 tau-181 指標異常
  • 中腦邊緣系統出現異常(影響情緒與動機)

這些變化代表,大腦可能早已開始退化,只是用「情緒」或「個性」的方式表現出來。張家銘提醒,這些改變不是個性問題,而是必須觀察、追蹤、早期介入的重要警訊。

當家人「變得不一樣」:別只歸咎於老化

在臨床上,家屬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他怎麼變得不像以前?」當一個人變得懶散、提不起勁、不願出門或社交、情緒起伏明顯、甚至懷疑家人、對平常喜歡的事失去熱情,而這些情況持續超過半年,就可能是大腦在改變。

這時請不要只認為是「他老了」或「最近比較累」,而是要主動採取行動。

  • 第一步:可先做正式的神經心理評估,利用如 MBI-Checklist 等工具了解是否符合輕度行為障礙的診斷標準。
  • 第二步:若醫師建議,也可搭配磁振造影(MRI)、正子造影(PET)或血液檢測阿茲海默相關生物標記物(如類澱粉蛋白比值、磷酸化 tau、神經絲蛋白等),更全面掌握大腦變化。

醫師建議:照顧大腦健康,也要顧情緒

張家銘強調,照顧大腦健康,不只是預防記憶退化,也要關注情緒與動機。他建議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幾個關鍵習慣:

  • 規律作息:固定睡眠與起床時間,幫助大腦代謝穩定。
  • 每天動一動:散步、體操、太極拳都好,重點是持續。
  • 飲食抗發炎:多吃蔬果、魚油、堅果,減少加工與高糖食品。
  • 保持社交連結:定期與朋友聊天、參加社區活動。
  • 動機重建:設定小目標、小挑戰,讓生活重新有動力。
  • 理解取代責備:當家人情緒變得不穩時,最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理解與陪伴。

守住的不只是記憶,更是一個人的靈魂

阿茲海默症奪走的,不只是記憶,更是那個人原本的性格與靈魂。如果我們能在「他變得不一樣」的那一刻起就察覺、行動,就能比疾病更早一步,守住一個人最真的模樣。行為的改變,是大腦最早的警訊。只要願意看見,它就是改變未來的起點。

專家諮詢: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
資料來源:Neurobiological correlates of 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 2025

文/楊依嘉、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父親》獲奧斯卡「失智」引關注! 掌握腦年齡 9 大招拒當高風險群

羅志祥失智母神救援 清晨來電提醒吃飯 醫師:靠飲食可逆轉失智基因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勿輕忽「攝護腺癌」

根據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資料,攝護腺癌在台灣我國男性中發生率居第三位,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醫大推「1蔬菜」降血糖血脂、抗癌:我都加在泡麵中

三立新聞網
02

久坐4小時風險飆77%!最新研究曝「3習慣」最傷心臟 很多人全中

三立新聞網
03

年奪逾千條命!醫提醒胃癌早期無症狀,出現「5徵兆」:食慾不振、上腹悶痛...快做檢查

良醫健康網
04

她幫夫簽放棄急救,卻被全家人指責、在葬禮上被當空氣!醫嘆:活著的人竟這般沉重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5

它是超級堅果!補腦、降血壓血脂、防糖尿病 還能抗癌

三立新聞網
06

血管堵塞元凶非油脂!醫揭「精製澱粉、糖」才是真兇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