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枕頭挑選3要點 「這高度」最適合多數人

康健雜誌

更新於 06月09日08:19 • 發布於 06月09日08:19 • 出處/康健雜誌 文/ 謝佳君 圖/ Pixabay
枕頭挑選3要點 「這高度」最適合多數人

睡醒後落枕、肩頸痠痛,是許多人有過的經驗,而問題可能就出在枕頭上。國內業者首度公布最適合一般人的枕頭高度,打破「高枕無憂」的迷思,專家也提供3要訣,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枕頭。

明明睡了一覺,醒來後卻肩頸痠痛、腰酸背痛樣樣來,沒有神清氣爽,還愈睡愈累,這是許多現代人的寫照。國內寢具業者特力和樂分析5萬筆消費者睡眠及選枕數據顯示,近4成民眾睡醒後出現肩頸痠痛、睡眠姿勢不良等問題。

「最常見的睡眠問題是肩頸不適和找不到適合的枕頭,睡醒後更不舒服,深究原因,很可能是枕頭高度、形狀不適合病人。」內湖物理治療所主治物理治療師韓曉君經常遇到病人抱怨睡醒後肩頸僵硬緊繃,與病人詳談後,發現往往是枕頭不適合病人,因為枕頭的挑選會牽扯睡眠習慣和個人身形,像是平躺還是側睡,而每個人的肩寬、頸深、頸長都不同,也會影響枕頭的選擇。

「只要記得一個原則,不管仰躺或側睡,只要維持頸椎是一條正中的直線,就是適合你的枕頭高度。」韓曉君說。

好枕3要點:前凸曲線、睡姿、軟硬度

愛迪樂物理治療師陳胤甫表示,人體脊椎本身就是微微前彎的曲線,枕頭的作用是支撐頸椎,避免頸部承受太大壓力。他建議,挑選枕頭可以掌握3要點:

1. 頸部要有良好弧度

2. 了解自己的慣用睡姿

3. 挑選軟硬適中的枕頭

陳胤甫進一步解釋,雖然多數人睡覺時不會只有單一姿勢,假設是側躺,可以觀察側身的角度是否會讓頭部有側彎的情況,「就像肩膀夾著耳朵講電話,頭一直歪一邊,維持8小時,不僅是肌肉、骨骼、筋膜問題,也可能壓迫頸動脈和神經,血液循環變差,手麻、手腳冰冷,隔天睡醒精神狀況也不好。」

如果是平躺,耳朵和肩膀必須成一直線,耳朵如果高於肩膀,會變成低頭動作,表示枕頭過高;也可以看看鼻尖是否對齊天花板,如果鼻孔是朝著天花板,表示枕頭過低,造成頭部後仰。

有些人會在床上看書或滑手機,因此使用較高的枕頭,讓頸部有更好的支撐,但陳胤甫提醒,睡覺還是要讓頸部放鬆,過高的枕頭可能反而讓負擔轉移至下背部,影響腰椎或薦椎,同樣無法獲得良好的睡眠。建議最好根據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枕頭或靠枕。

另外,枕頭軟硬也會影響高度,太軟會讓頭部呈後仰,太硬太高則會使頸部肌肉拉長,呈現低頭狀,所以太軟太硬都不好,他笑說:「如果廠商推薦枕頭材質有多軟,我會先在心裡打叉;就算是硬,也要帶有彈性。」枕頭也會愈睡愈塌,必須視情況更換枕頭。

國內寢具業者提供智能選枕服務,幫助民眾挑選到適合自己的枕頭。圖片來源 / 特力和樂提供

高枕不一定無憂 10公分高的枕頭最合適

韓曉君說,過去病人因為睡眠引起的病痛,必須請病人拍攝在家中睡眠的情況,她再根據照片中的畫面判斷可能的問題及枕頭是否合適。於是她與特力和樂共同開發智能選枕系統,了解消費者睡眠習慣、身體數據、搭配專用器具測量「肩寬、頸深、夾角」,進而透過系統演算,精準推薦3顆合適枕頭,最快15分鐘就可以找到適合個人的專屬枕頭。

特力和樂商品管理部副總經理蔡姍吟表示,6成民眾滿意智能選枕推薦的枕頭,分析也顯示,過去消費者自行購買的枕頭高度大約12公分,但智能選枕系統推薦的枕頭高度大約落在10公分,可見民眾常常買到過高的枕頭,且大部分台灣人適合的枕高區間應為10公分的中枕。選到合適的枕頭,才能真正享受一夜好眠。

延伸閱讀:

2025新冠快篩:哪裡買?過期還能用嗎?三合一快篩是什麼?常見問題一次看

斷掌人生1》逢9必有劫難,首次購屋買到凶宅!捕魚人的孩子如何成為診所集團創辦人?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很多人會吃!醫曝台人早餐「4地雷組合」恐釀三高

三立新聞網
02

吃冰跟經痛有關?蘇怡寧打臉「都是習俗認知」:自己不吃別禁止別人

CTWANT
03

她超愛喝冰飲「26歲就長滿子宮息肉」!醫曝狂喝飲料3大風險:容易造成氣滯血瘀

姊妹淘
04

史丹佛研究發現 人體從這年紀開始呈現「斷崖式衰老」

NOW健康
05

百萬YTR猝逝! 非心肌梗塞「健檢正常卻忽略血壓」

中天電視台
06

蔡依林9點半就寢、郭富城晚睡早起 醫師給出真正評論…

信傳媒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