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大罷免】「拔羅波」羅明才:瀰漫選區的恐懼感,如何在黑道「隱形壓力」下突破重圍?
一台掛著「罷免羅明才」紅布條的休旅車穿梭在新北市第11選區的大街小巷,有時在路邊的停車格一停就是好幾個小時。這不僅僅是普通的宣傳車,而是「拔羅波」團隊的行動連署站。
而該選區的立委,人稱「黑道立委」羅明才,是天道盟創辦人羅福助之子,目前已經擔任八屆的立法委員,而且每次選舉都拿下超過50%的得票率。
面對幅員遼闊的選區、深入的地方勢力,「拔羅波」團隊沒有背景、沒有資源,也沒有複雜的組織規劃,一切只是從一份「志工表單」開始。
從「網友」開始的決策團隊
大罷免開始時,新店都還沒有相關消息,在觀望一陣子之後,琪琪發現有團隊在招募志工,於是填了表單希望能夠幫上忙。沒想到一送出,卻也讓自己踏入了團隊核心。
為了建立信任,同樣參與團隊的「網友」們決定約出來見面。「我們第一次見面,其實有點神秘,還要約出來確認身份。」現在已經是「拔羅波」團隊發言人的琪琪笑著回憶。沒想到因為加入的時間點太早,這群背景各異、素未謀面的人,突然間必須肩負起規劃、執行罷免行動的重任。
隨著「拔羅波」逐漸成形,起初的「網友」們變成了現在的團隊決策核心。而這個「意外」形成的過程,也奠定了團隊獨特的運作基調——去中心化與集體決策。
琪琪強調,「我們團隊裡面沒有一個明確的決策者角色,所有事情都是討論後形成共識,再發布。」儘管初期團隊後來因工作、理念、步調等因素減少至13人左右,但核心運作模式依然不變。
集體決策模式的優點是充分尊重每個核心成員的意見,不過同時也帶來效率上的挑戰。「人數多,討論起來速度真的很慢。」琪琪坦言,「而且我們又是一群剛認識不到2個月的人,需要花很多時間互相認識、適應和溝通。」
但也是因為大量的溝通,讓成員在後期有了很好的默契。加上在罷免活動的高壓環境下,彼此間也建立深厚的「革命情感」。
隱隱約約的「無形壓力」
「拔羅波」在運作初期,很快就撞上了第一道高牆——要在新店這個被視為羅明才「本命區」的地方申請一個固定的連署攤位,遠比想像中困難。
申請固定點的流程非常混亂,他們在新店區公所、深坑區公所、新店分局之間來回奔波,卻常得到相互矛盾的指示。不僅如此,申請規則說變就變也令琪琪十分困惑,「一開始說罷免目的一個月只能申請一次,後來又說一個團體一個月不能超過一次。」
「連公所的人都在碎碎念,說奇怪為什麼上次可以這次不行。」琪琪說,「這樣讓我們不得不感覺好像有壓力。」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種種「現象」也讓團隊有了合理的懷疑。
還有一次,團隊好不容易找到深坑一處停車格,與代管人談妥後,簽了約也付了租金。不料在志工們興奮地搭起遮雨棚,並透過社群公布新據點後一小時,琪琪就接到代管人的電話,說建商受到「議員跟委員的壓力」表示這個地方不能出租給團隊,還要求隔天以前必須撤掉。
大家好,我們是拔羅波|新北11罷免羅明才團隊。 …
Posted by 拔羅波|罷免羅明才 on Tuesday, March 11, 2025
類似的事件也發生位在新店黃金地段的連署站點,團隊申請到路權擺攤,卻遭旁邊大樓管委會主委以「此地為社區私有地」為由驅離。
事後公所的回應表示,團隊借的是「大馬路」,不是人行道。因此,「拔羅波」一度考慮封路設立站點,不過在警方以交通考量勸說下作罷。不久後,有人私下告知團隊志工,該大樓不僅有羅明才的親戚居住,管委會和他們的關係也很密切。
面對固定點難尋、處處碰壁的困境,「拔羅波」只好發展出靈活的陸戰策略。因為無法確保長期穩定的據點,那就以「快閃」的形式出現在人潮聚集的捷運站、市場。只需要2-3位志工、手板、文宣和重要的「密錄器」,就能機動進行連署。
瀰漫選區的恐懼感
不僅是罷免團隊遇到許多「隱形壓力」,對政治恐懼或是避而不談的氛圍,更是籠罩在這個「黑道立委」長期連任的地區。
「這邊軍公教比例很高,又是長期國民黨執政的地方。」琪琪點出罷免的核心困難,「加上很多人可能對政治冷感,或者即使不滿也不敢輕易表態。」
羅明才在此區連任多年,其家族勢力與個人的黑道背景幾乎是公開的秘密。「年紀大一點的都會提關狗籠的事,覺得很恐怖。跟我們差不多年紀的,會覺得『他又沒怎樣,為什麼要罷免他?』而更年輕的可能就不關心了。」
這種「人人皆知但無可奈何」的氛圍,加上羅明才長期經營地方關係,形成了巨大的沉默螺旋與潛在的恐懼感。「大家可能害怕改變,或一聽到是要對抗他就整個躲起來。」
也因為這樣,願意公開支持收發連署書的「友善店家」少之又少。許多店家有意願支持,但不想被曝光。
於是團隊只能把這些店家變成「隱藏版」,讓店家自行接觸熟客、發放連署書之後,再約定時間由核心成員到店內「假裝是朋友」,私下收取連署書。
連署的「隱形障礙」
除此之外,選區本身的特性對「拔羅波」來說也是一項很大的挑戰,整個新北第11選區從相對都市化的新店,延伸至靠近山區的深坑、石碇、坪林、烏來。
在相對熱鬧的新店市區,困難點在於民眾的通勤模式。「新店市區的人反而不一定出現在新店市區。」琪琪說,他們可能在台北市的其他地區上班,所以需要「跨區作戰」,與台北市的罷免團體合作,在捷運站點攔截下班返家的潛在新店選民。
而到了深坑、石碇、坪林、烏來等郊區或山區,問題則變成了「小地方的壓力」。
「這些地方太小了,我只要一出去(簽連署),可能就會被里長看到。」琪琪轉述一位石碇居民的心聲,「里長看到你(擺攤),就會看到我。大家不想被關注,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立場。」
一位熱心志工曾將自己的車輛佈置成行動連署站,開到石碇老街想測試效果,結果數小時只收到少少幾份連署書。後來當地人才告知:「我們都有看到你的車上來,可是我們不敢出去簽!」公開擺攤或顯眼的行動連署車,在這些關係緊密的地方,可能不一定會有預期的效果。
因此團隊雖然規劃深入上述區域進行宣傳,提高罷免行動的「能見度」,但實際收件卻是用更低調的方式。
除了透過已建立聯繫的在地居民或店家,私下收件之外。「拔羅波」對於有顧慮、不便出門或居住偏遠的民眾承諾,只要透過管道聯繫,志工便會「到府」或約在民眾認為安全的地點完成連署。
琪琪強調,「如果你真的不想出來,用各種方式找到我們,告訴我們你在哪裡、什麼時間方便,我們就把人派過去。」
「不管怎樣我們都不嫌麻煩,因為連署書收一份是一份。」
面對重重困難,甚至遭到居民質疑「對不起新店」,「其實也有想過要放棄。」琪琪毫不避諱地說,但看到身邊繼續堅持的夥伴和支持民眾的感謝,琪琪知道,這些聲音需要有人替他們說出來。
延伸閱讀
點擊加入關鍵評論網LINE官方帳號多元觀點,從這開始!
核稿編輯:翁世航
顯示全部
留言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