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調整走路姿勢竟能緩解膝蓋疼痛 個人化步態訓練助減壓

NOW健康

更新於 09月05日06:39 • 發布於 09月05日07:00 • 辰蘊如 報導

【NOW健康 辰蘊如/台北報導】隨著台灣逐漸邁入超高齡社會,退化性膝關節炎已成為中高齡族群的隱形殺手。根據統計,40歲以上民眾有近4分之1飽受膝關節疼痛困擾,許多人長期依賴止痛藥物或面臨手術換關節的命運。然而,美國猶他大學領導的最新研究為患者帶來了新希望,研究發現僅需調整走路時的足部角度,就能達到與藥物相當的止痛效果,甚至延緩軟骨損傷的進展。

個人化步態訓練 安全治療新選擇

近期發表在權威期刊《刺胳針風濕病學》的突破性研究,透過隨機對照試驗證實生物力學介入治療的有效性。研究團隊由猶他大學機械工程助理教授Scott Uhlrich領軍,聯合紐約大學與史丹佛大學共同進行,針對68名輕度至中度膝關節內側間隔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展開為期一年的追蹤。

研究的核心概念在於「個人化治療」,每位參與者都接受精密的步態分析,透過壓力感測跑步機和動作捕捉攝影機,研究人員能夠精確測量每個人的行走力學特性,並量身訂做最適合的足部角度調整方案。有些患者需要將腳趾向內轉5至10度,有些則需要向外轉,完全依據個人的自然步態特徵而定。採用個人化方法來選擇每個人的新步行模式,這大幅改善膝關節減壓效果,也促成在疼痛和軟骨保護上看到的正面結果。研究團隊繼續致力於簡化步態分析流程,希望未來能在物理治療診所透過智慧型手機錄影和智慧鞋等行動感測裝置,就能完成個人化的步態處方。

找出真正原因 對症治療是關鍵

對於這項革命性的研究發現,台灣醫療界也給予高度關注。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洪榮斌醫師指出,有些退化性膝關節炎原因其實不明,過去只能靠止痛藥、營養品或注射治療,就像在「漏水掉漆的牆壁補土刷油漆,治標不治本」,若步態調整這類生物力學介入治療,正好填補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之間的空白地帶。洪醫師指出,減輕體重可減少膝關節的負擔,膝關節疼痛約可減少一半,而步態調整正是於此基礎進一步優化關節受力分布的方法。

此外,洪榮斌醫師建議在等候手術的期間,患者仍可先透過物理治療舒緩疼痛,以適當運動來協助治療,由於退化不會逆轉,痛症治療沒有完結的一天,但透過調整日常生活習慣和適當運動,可有效避免痛楚加劇。洪醫師提醒,膝關節疼痛的原因眾多,退化性關節炎並非總是元兇,更常見的是過度使用造成的肌腱或韌帶發炎,還是要到院做精確的診斷至關重要。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10/4講座》高血壓不只是數字! 多重併發風險一次管理
▸健保30有成! 石崇良:從治病到健康、永續與健康平權

NOW健康:FBIGThreadsYT官方LINE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保健食品迷思

保健品越吃越健康?專家告訴你真相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健檢紅字...醫認沒事「40歲女堅持檢查」 結果竟揪出癌王!

中天電視台
02

咳嗽以為是小感冒!醫:逾7成確診已癌症末期 示警「5大異常」快就醫

三立新聞網
03

每天喝3000毫升水!養生女精神反變差 醫揭關鍵:會生病

CTWANT
04

偏方不可信!老翁吃左手香 釀神經中毒!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

自由電子報
05

胃癌9成是「1原因」造成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