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唯一清醒是王世堅?楊照看罷免潰敗1原因:猶如威權年代的對手
大罷免第2波7名藍委罷免案23日舉行投開票,最終結果出爐,連同7月26日首波罷免案在內,國民黨31位立委加新竹市長高虹安在內,全數挺過罷免,震盪台灣政壇近1年的大罷免,最終以大失敗的輾壓式結局落幕。對此,作家楊照在臉書發文指出,衝突敵對式的施政、不容討論更改的立場,都是依照常識就知道會失去民意的2件事,但台灣卻要靠著大罷免,社會付出極高的代價才能重新確認這樣的常識狀態,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來自徹底失去內部反省能力的執政黨。
楊照提到,過去的民進黨一直是個最具反省、檢討能力的政黨,這項特色解釋了他們在台灣政治環境中快速成長的現象。說穿了,所謂具備反省、檢討能力,不過就是內部成員之間總是劍拔弩張,總是不客氣、不保留地批評指摘錯誤。自己所熟悉的那個民進黨,大家口頭最常說的一句話叫:「互相漏氣求進步」,而每次有人可能帶著笑容說出這句話,旁人都知道接下來要聽到的,一定是會讓黨內某些人,尤其是掌權的人聽得笑不出來的坦白、尖刻的話了。
楊照說,因而以前那個所熟悉的民進黨,那個快速成長的民進黨,在內部每個人都戰戰兢兢,必須隨時辯護決策、做法,更要有心理準備,不管認為決策、做法多有道理,當結果是失敗、挫折時,沒什麼辦法在黨內自我辯護,只能道歉承擔責任。從7月26日到現在,對他來說最驚訝、最不可思議的是,民進黨內部竟然能夠如此安靜、如此「團結」。沒有人追究失敗、挫折的責任,沒有人檢討自身路線的嚴重錯誤,更沒有人以任何行動表示負責。這是怎樣的一個政黨?是太過於有情有義不忍檢討,還是太過於自信至今看不到任何錯誤,還是太過於肅殺以至於沒有人敢開第一槍?
楊照認為,這樣的民進黨,只能說,顛倒了歷史的性格,比較像是威權年代的對手,總是強調要「鞏固領導中心」的國民黨。那時候的國民黨有不容挑戰的領導人,有不容質疑的政策路線,有黨內、政府內部堅強穩固阻擋出現不同聲音的機制,還有周邊一些只會表示「政府總是對的」,為政府解釋、辯護所有作為的媒體聲音。現在的民進黨多麼像那時候的國民黨。(推薦閱讀)823罷免團滅!7區都沒過門檻 粉專酸爆:本以為是喜劇片,結果是恐怖片
楊照強調,黨內別說沒有人敢檢討賴清德,甚至沒有人敢評論柯建銘,唯一一個發聲建議賴清德停止「大罷免」的王世堅卻遭到黨內群起攻擊。現在呢?事實應該很清楚證明繼續「大罷免」或停止「大罷免」才是對的了吧?然而那些攻擊王世堅的人們,還是在黨內安然自若嗎?一個遭民意挫敗到這種程度,而且挫敗明明大部分是自我招致的政黨,竟然沒有任何內鬥、內部嚴厲批判的跡象,絕對不是好事,甚至會令人想來感到不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