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印度50%關稅正式上路 莫迪大降消費稅望減緩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以採購俄國能源與軍備為由,對印度祭出累加高達50%的關稅稅率於27日正式上路,除了對印度產業構成衝擊,也使華府與新德里近幾年來積極改善關係的努力付諸東流,對此,印度總理莫迪似乎有意抓住機會,日前藉紀念印度獨立日的場合宣布大幅調降消費稅,除了擴大內需,也迫使政府機構施政不再牛步,外界則分析認為印度過於自信且出現一系列誤判,是導致眼下困境的主因。
彭博報導指出,在本月15日出席印度獨立日紀念儀式的莫迪(Narendra Modi),宣布將大幅調降印度國內「商品與服務稅」(GST),除了藉此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來減緩美國關稅的衝擊,也有意藉此促使過於牛步的政府改革加速,以因應國際政治變局。
報導指出,根據目前莫迪政府所提出的稅務改革方案,GST種類將從4項減少為2項,且貨物稅率也將從原本的12%與28%大幅降至5%與18%,參與討論的官員表示,該方案在過去1年之間由各方透過複雜的談判取得進展,目前已提交給由財長希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所領導的委員會進行最終的審核程序。
雖然這項減稅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費,且根據印度銀行IDFC First Bank估算,可在12個月之內為印度名目國內生產毛額(Nominal GDP)帶來約0.6%的成長,但是莫迪在程序尚未通過之前逕行公布,仍使得許多官員大為吃驚,且除了大幅調降、簡化消費稅之外,莫迪也在演說之中提及「次世代改革」(next-generation reforms),其中包括揚棄冗餘法律規章,並且降低企業為了符合規定而付出的成本,似乎凸顯出莫迪有意藉美國高額關稅的威脅,達成擴大改革範圍、加速政府施政腳步的目標。
報導表示,疊床架屋的稅務制度,以及充滿繁文縟節的官僚體系,造成印度被外界視為是個難以經商的環境;許多原本可能幫助印度經濟成長的投資者,往往遭到堆積如山的許可證、大量重複的法規以及過於緩慢的審核速度給阻擋甚至嚇跑,且新德里當局今年稍早所公布的報告,則揭露出現行法規使同時營運2間規模在150名員工的工廠,比營運1間旗下有300名員工的工廠成本更低的情形,影響了印度產業規模的擴張。
路透則指出,在各方看法之中,印度在談判期間過於自信,且誤判了美方訊號,是造成眼下困局的主要因素,在川普(Donald Trump)公布稅率之前,印度方面始終認為關稅最高應與日本、南韓以及歐盟等主要美國貿易夥伴相等的15%左右,卻始料未及面臨高達50%的懲罰性稅率,與包括巴西、中國相當。
但在此同時,美、印雙方在外交、安全領域上,卻都表達出持續合作的立場;包括美國國務院以及印度外交部,都在26日透過聲明,表示兩國外長與防長在25日透過視訊舉行「2加2」對話,對外展現「持續提升雙邊關係廣度以及深度的積極態度」,此外,雙方也重申對於由美、日、印、澳所組成的「四方對話」(Quad)承諾,強調各方聯手穩定印太安全與穩定的重要性,凸顯出即便在貿易領域有所扞格,美印之間仍將努力維持過去所積累的合作關係。